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观察>>

房地产税是楼市调控最大招吗? 只是调控辅助功能

2016-10-14 15:01:20 新华网

房地产税是楼市调控“最大招”吗?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专电(记者何雨欣、申铖)楼市在一片“限”声中再次迎来了政策拐点。而正如每一轮的楼市异动,都伴随着房地产税话题的风声再起,此次亦不例外。

有人曾把房地产税比作悬在楼市上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正如很多业内人士所言,楼市调控从没有一味万能灵药,税收也从来都不是万能手段,房地产税改革应该在一个明确、宏观、长远的框架下进行。

在楼市调控的工具箱里,税收不是针对短期行为的

针对中国目前的楼市调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官员近日建议中国征收房产税,但同时表示“房产税从立法到实施需要耗费较长时间,无法应对短期房价过快上涨问题”。

一些国内专家学者也再度呼吁,房地产税应加快落地,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房地产投机,并倒逼一些存量房流入市场,改变市场供需,这对整个楼市的健康稳定意义重大。

房地产税的讨论这些年从未停止:有人认为推出宜缓不宜急,有人认为宜急不宜缓;有人认为首先要解答“租”来的土地为何要征税的问题;有人则提出“怎么征”“为什么要征”的问题亟待明确……

种种话题的讨论,甚至是观点的直面交锋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这项改革究竟“怎么改”的共识还在深度形成过程中,也反映出各方希望楼市能够拥有着眼长期的工具来有效调控,避免大起大落。

众所周知,税收、信贷、限购、土地等都是楼市调控工具箱中的重要工具,但税收不是针对短期行为的。正如一些专家所言,税收是严肃的、持续的,如果用长线工具做短线操作非明智之举。

“楼市调控需要强调制度建设,如果盲目引入税收调节手段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房地产税的改革应该在尊重楼市规律、税收规律的前提下进行。”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杨志勇说。

房地产税只是调控的辅助功能

如果将2003年中央层级文件中出现“物业税”作为房地产税进入视野的起点,13年中,这项改革已经完成了数次的语境转换。从物业税到房产税,再到房地产税;从楼市调控到收入分配调节,再到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等,各种表述让人们对房地产税改革有了很大的遐想空间。

征收房地产税是国际惯例,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历史甚至超过百年。一位从事房地产税国际比较研究多年的专家曾对记者说,一些外国专家惊讶于中国很多人拥有多套住房,而让他们更加惊讶的是中国没有征收针对个人的房地产税。

作为一个税种,房地产税有三重功能,其一是作为一个典型意义的财产税,调节收入分配;其二,作为一个典型意义上的地方税,完善地方税体系;其三,作为典型意义的房屋保有环节的税种,进行楼市调控。毋庸置疑,这三项功能都是目前中国所亟需的。

不同的主体功能定位很可能会有不同的改革考量。从税收角度而言,楼市调控只是房地产税的一个辅助功能。

“房地产税的改革应放到一个宏观、长远、可持续性的角度去考虑,要避免走形。”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说。

房地产税法已列入立法计划

拥有世界上最聪明“大脑”的爱因斯坦曾说过,他最无法理解的就是个人所得税。作为与个税具有同样直接税特征的房地产税,有着复杂的税制设计与征管系统。在房地产税的众说纷纭与楼市的变幻莫测并行中,一切讨论、质疑、期待的前提应该是了解这个税种。

如今,房地产税改革已进入立法通道,房地产税法也已列入今年全国人大的立法工作计划,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和财政部牵头研究。

事实上,除了是对第几套房子征税、是按平方米征税还是按套数征税这些税制设计上的难点外,房地产税推出的另一个难点是“究竟怎么征税”。中国目前还没有完全构建起针对房地产税、个税等直接税的征管体系,以及不动产登记中遇到的难题,都让这项改革障碍重重。

对于房地产税的推出,普通百姓的心态可能不尽相同,初次购房者可能一方面怕波及自己,增加税负,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逼”出更多房源,抑制房价。但对于拥有多套住房者可能会反复观望,考量着是不是要出手,什么时候出手。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说,从程序上讲,房地产税的推出会有公开征求意见、审议、表决等程序,不会一下子出来,而且会在于法有据、保护纳税人权利的基础上进行,会最大限度满足普通百姓的基本住房需求,赋予地方更多的自主权,社会也要对房地产税的推出有合理的期待。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