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政策>>

林业局与广东省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2016-09-16 09:03:17 林业局网站

国家林业局与广东省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支持率先建设全国绿色生态省

9月12日,国家林业局与广东省政府在广州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推进广东林业现代化建设,支持广东率先建设全国绿色生态省,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出席签字仪式,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广东省省长朱小丹代表双方签字。

根据协议,广东率先建设全国绿色生态省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维护森林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以增绿增质增效为基本要求,紧紧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提高森林质量,开展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助推精准扶贫,在全国率先建设绿色生态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生态产品和绿色林产品需求,为广东省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生态基础。总体目标是通过实施“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广东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森林生态功能明显增强,林业发展方式率先转变,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率先在全国建成森林生态体系完善、林业产业发达、林业生态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生态省。至2020年,广东省森林面积达到1.631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6.43亿立方米,湿地面积不低于2630万亩,林业产业总值超过9500亿元,人均森林碳汇增长率达到7%以上,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协议规定,广东率先建设全国绿色生态省的主要任务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加快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抓好沿海地区、珠江流域、石漠化地区和南岭山地森林生态修复。继续推进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十三五”期间实现碳汇造林500万亩、新建森林公园464个和湿地公园126个、绿化美化村庄8266个。二是全面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林业生态功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启动天然林保育试点。强化森林抚育,每年开展700万亩以上中幼林抚育。严格执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从严控制林地征占用和林木采伐。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建设濒危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体系和野生动植物物种基因库,新建2-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一批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探索建立地方古树名木保护生态补偿机制。三是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促进兴林惠民富民。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国家储备林、油茶、特色经济林、竹藤花卉等特色林业。加强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示范点建设,壮大休闲康养等森林生态旅游业。扶持发展林业龙头企业和林业产业园区,推行绿色有机、无公害林产品生产,打造一批知名品牌。鼓励林农创新创业,促进兴林惠民富民,推动林业精准脱贫。四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林业科技创新能力。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组建协同创新团队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力推进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和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建设与合作,加强林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生态监测网络建设,在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上取得新突破。积极推进植物新品种研发,加强新品种保护,以新品种带动新产业发展。健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实施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扶持建设广东七大区域性林业科技示范园区。五是推进林业基础设施现代化,提升林业管理水平。完善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加强航空护林、森林防火、森林公安高科技装备和队伍建设,提升科学防控水平。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加强部门沟通协作,构建疫情监测防控体系。改善林业基层“两站一所”和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岸公园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林业深度融合,充分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强遥感卫星数据共享应用,加快建设生态监测预警评估体系、林业碳汇监测计量体系,大力推进“互联网+”林业建设,提升林业现代化水平。

协议明确,广东率先建设全国绿色生态省将重点实施建设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群、大力推进雷州半岛生态修复、建设世界珍稀野生动植物种源基地、建设华南乡土树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自然保护区示范样板工程、推进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装备现代化六大项目。国家林业局将对广东率先建设全国绿色生态省工作给予指导,并在相关规划编制、项目审批、资金安排、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广东省人民政府负责规划编制、项目申报、组织实施等。

广东省委常委、秘书长邹铭,国家林业局总经济师张鸿文出席签字仪式,广东省副省长邓海光主持。(记者 焦玉海 黎明)

(责任编辑:李素)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