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京4月1日电 (朱晓颖赵晓俊)“船靠港,转好油”,减少船舶停泊时期对空气造成的污染。看似“细枝末节”的严苛要求,变成了现实。4月1日起,长三角率先实施中国船舶最严“限排令”,迈出“减排”第一步。
今年2月1日,中国宣布首次设立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水域为3个船舶排放控制区。长三角是最先实施减排的区域。
船舶在长三角水域排放控制区核心港口靠泊时所烧燃油,将受严格限制,因此,新规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限排标准”。
据江苏海事局危防处副处长丰岩介绍,“限排”最核心的要求,就是船舶靠岸时用油“门槛”提高。1日起,所有长三角船舶在排放控制区内的核心港口区域靠岸停泊期间,应使用硫含量不超过0.5%的燃油。这对船企提出了更高要求,靠泊成本也水涨船高。那些不达标的船舶,海事部门有权滞留、罚款1万元至10万元(人民币)等。
长三角区域港口密集,航行船舶众多,排放污染对大气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以江苏为例,据江苏海事局统计,2015年,长江江苏段船舶燃油供应量达238.9万吨,燃油供应船舶量超10万艘次。
经初步测算,新措实施后,对PM2.5的一次减排率为10%左右,对硫氧化物的减排率为20%左右。据交通部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水域船舶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颗粒物与2015年相比,要分别下降65%、20%、30%。
丰岩表示,暂时无法做到靠岸转烧好油的船舶,还有替代举措减排。在江苏,已建成岸电系统538套,船靠港后可接入岸电系统“插座”充电;船舶还可使用清洁能源,如在江苏建成的中国首个水上LNG(液化天然气)加注站使用清洁燃料;或者进行彻底改造,安装尾气处理装置。(完)
(责任编辑:)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