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频道>>

稳定金融环境是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前提

2016-03-22 16:48:44 央广网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货币战”,通俗地讲就是各国通过自己的货币来得到利益的最大化。李克强总理昨天会见来华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年会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在谈及金融市场政策时,李克强指出,中国不赞成世界上发生“货币战”,这对世界经济的复苏有弊无利。我们也不会通过主动使人民币贬值来刺激出口,这样不利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国将继续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和法治化建设,坚持自主性、渐进性、可控性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根据中国经济基本面和金融稳定的需要,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双向浮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李克强强调,中国很多大型商业银行都是国有股份为主。我们政府的负债率,特别是中央财政负债率比较低,居民储蓄率比较高,中央财政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支持银行资本充足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央行也有很多工具防范金融风险。中国有能力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的必要条件是什么?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和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对此进行了相关分析与解读。

    经济之声:我们经常说到“货币战”,您认为当下发生“货币战”的概率有多大?

   向松祚:目前其实称不上“货币战”,但是货币的局面确实非常混乱,例如美联储已经准备量化宽松,后来在停止量化宽松时,欧央行和日本央行就开始大规模防水,实施史无前例的量宽政策,所以日元和欧元相对美元急剧贬值,从而整个世界的汇率一片混乱,这在历史上也是很罕见的。现在全球经济依然复苏乏力,甚至可以说很多地方的经济都非常糟糕,有些国家已经陷入了危机,所以我认为目前全球的货币金融市场毫无秩序。靠货币宽松、量化宽松和负利率来刺激经济是弊大于利的,甚至会导致非常恶劣的后果,因此各国都应该进行反思并回到经济的基本面,进行真正的、结构性的改革,实施有效的财政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来刺激实体经济。现在世界各国改革的口号有很多,实际行动却并不多。货币汇率的急剧动荡不仅对实体经济的复苏没有任何的益处,还会急剧的加大金融市场的风险。

    经济之声:也就是说,我们需要通过改革来提升经济的基本面?

   向松祚:如果大家靠玩弄货币就能够解决全球的经济问题,那就太简单了。我们现在拥有一个完全的信用货币体系,人类可以随意的印钞票,没有任何约束机制,但是后果是非常糟糕的。它导致了金融市场的急剧动荡,汇率无法通过实体经济的表现来预测。人们会过度的追逐虚拟经济,例如炒期货、衍生工具、大宗商品和股票,但是实体经济和就业的情况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还在逐渐恶化。

   经济之声:不只是这次会见拉加德,上月底李克强在会见美国财政部长时曾说过“这段话我已说过多次,中国网络上现在流行一种说法,叫‘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人民币不具备长期贬值的基础!我们更无意打货币战,通过贬值来刺激出口,这种事情损人也不利己。”李克强总理为什么反复强调这一立场?

   向松祚:首先,我认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我们周边很多国家的货币汇率都急剧贬值,有的甚至超过50%,但是当时我们坚定不移的维持汇率的稳定,事实证明,这不仅对稳定全球经济金融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中国经济也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现今,克强总理讲的话也有着强大的依据,这个依据就是中国的出口现在已经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汇率的影响,因为在中国的出口结构中,接近60%是加工贸易,所以大幅贬值对中国的出口影响是非常有限的。现在海外市场的需求非常低迷,再加上中国的用工成本也在快速上升,同时我们的多数产业仍然处在中低端,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币的急剧贬值可能在短期之内对出口有点帮助,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来,可能反而会对经济结构的转型产生负面的作用。此外,货币的急剧贬值肯定会对国内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包括很多借了大量外债的企业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汇率的相对稳定对中国是比较有利的。虽然任何一项汇率的政策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是根据中国目前在全球金融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和中国的经济结构,相对稳定的汇率政策对中国是最有利的。

   经济之声:李克强总理说,根据中国经济基本面和金融稳定的需要,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双向浮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为什么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很重要?

   谭雅玲:因为现在整个市场的“金融热”和“经济冷”现象比较突出,如果我们的金融价格指标过度波动,行业的不稳定性就会扩大。此外,中国本身的金融体系并不是很完善健全,所以大家的金融知识和经验还是有所欠缺,所以汇率的稳定可能对目前的结构调整和实体经济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