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频道>>

全面小康是稳定预期的定心丸

2016-03-21 16:25:53 经济参考报

   在经济和市场运行中,信心有时比什么都重要。信心还在的时候往往不容易看出它的重要,但一旦丧失,形势就会急转直下,再要重塑信心就得付出巨大代价。去年我国股市和汇市的异常波动在这方面留下了深刻教训。

   今年年初,各方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已经下滑到了危险的地步。海外唱衰中国的声音再度甚嚣尘上。而国内不少人对宏观经济的看法也日趋悲观。不能只怪这些人对中国没信心。过去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的表现也的确不尽如人意。在“十二五”的5年里,我国经济增长持续下滑,跌破了一个又一个“底线”。而金融和外汇市场的大幅波动也容易让人怀疑是否已经到问题集中爆发的时候。对“中国经济是否有底”这个命题,很多人心里其实是没底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两会对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强调有重大意义和实际影响。从两会传递出来的各种信号来看,今后5年的政府工作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焦。这一目标虽然在几年前就已提出,但现在再次高调重申非常必要。原因无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政府给大家的一颗定心丸,需要靠它稳定各方信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在2020年前让我国GDP相比2010年翻一番。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今后5年我国年平均GDP增速需要保持在6.5%以上。相应的,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速保持在6.5%以上。”这是政府对全国人民的承诺,是给我国经济划出的底线。考虑到去年我国GDP增速已经下滑到6.9%,而今年年初经济又开局不利,6.5%的底线事实上告诉了各方,中国经济已经退无可退,有力的稳增长政策出手在即。这意味着延续数年的经济下滑趋势将走到尽头,我国经济增速会逐步进入平台期而稳定下来。

   当然,仅仅口头喊话很难有实质性效果。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此次两会做出了实事求是而又切中要害的政策部署。融资难、融资贵、财政力度不够以及地方政府投资意愿低迷是近年来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要求货币政策要更为积极,并在2009年以来首次上调了年度M2增长目标。另一方面,今年预算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上调至3%,增幅明显高于前几年,显示财政政策力度会明显加大。而针对地方政府投资意愿下降的状况,政府报告中还特别提到“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干事创业,形成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在需求端发力的同时,供给侧改革也未停步。按照政策部署,去产能将进入实质推进阶段。简政放权、放松准入、结构性减税等举措也会逐步落地。在需求侧政策托底短期增长的同时,这些供给侧的改革措施将有利于增强各界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就是给国内外各界一个定心丸,是引导各方预期的有效工具。经济学中有一个理论叫“自我实现的预期”。当我国宏观政策坚定沿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扎实铺开时,全面小康社会就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期。(徐高)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