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频道>>

万钢:屠呦呦的成绩已经铭记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

2016-03-10 16:20:14 新华网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10日(星期四)10时45分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就“科技创新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我想请问万部长,去年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引发社会热议,想请问万部长,对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情况您怎么看?

   万钢:屠呦呦先生获得了诺贝尔奖,全国科技界各位同仁都感到十分振奋,十分高兴。屠呦呦先生经过40多年的努力,在青蒿素的研发、推广、应用形成产业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是我们所敬重的科技人员,李克强总理第一时间就向屠呦呦先生发去了贺信。在征得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同意后,用屠呦呦先生来命名我国科学家发现的小卫星,作为科技界对她为科学事业、人民生活改善所作出的贡献,做一个永久性的纪念。

   屠呦呦先生的研发首先解决了国人健康上所面临的问题。那个年代疟疾肆虐,她在国内首先推广应用青蒿素,缓解了疾病。同时在非洲,这个药用来救治了六七十年代我们建设坦赞铁路的很多工程人员。这项工作是当年国家科委等部门面对亚洲地区民生重大问题,集中了40多个团队,500多名科学家,进行协同攻关,其中包括传统药物和化学药物等的开发。中医宝库的瑰宝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屠呦呦先生在诺贝尔获奖感言当中也谈到了,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屠呦呦先生的成绩已经铭记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屠呦呦先生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后来又陆续获得了发明奖、重大成就奖,以后还在香港获得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的杰出科技成就奖、泰国马希顿基金会的玛希顿皇子奖、美国艾伯特和玛丽拉斯克基金会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直至这次的诺贝尔奖。正如屠呦呦先生所说的,她的获奖是我们中国科学家的集体荣耀。在这点上,我们更感觉到我国科学家的高风亮节,他们不计较个人名利,为了科学事业而奋斗,为了百姓急需、国家紧迫的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都是我们作为科技界的后辈要永远铭记、认真学习的。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有一大批科学家,在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防建设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他们的功绩记在共和国的功劳薄上,他们会永远激励我们后人,使年轻的科学家努力奋斗,取得更大成果,服务于国家发展,也服务于世界科学知识的积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