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投资>>

投资策略对对碰 主动VS量化

2014-12-05 09:39:08 经济日报

  翻开近40年最赚钱的投资者榜单,索罗斯、巴菲特、彼得·林奇等耳熟能详的名字赫然在列。然而常人很难猜到,排在首位的那个“绝顶高手”并不是经常曝光在镁光灯下的熟面孔,自1988年成立至2010年退休,詹姆斯·西蒙斯所管理的大奖章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年均回报率高达35%,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始至终仅仅是一名痴迷数学模型的学者。”


  让西蒙斯笑傲江湖的量化投资法,实际上是一种应用复杂数学模型的投资策略。若不考虑投资标的因素,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6大策略可简单分为两类,一类是依据宏观经济、公司盈利指标、商品价格走势等进行投资决策的主动策略,包括主动股票策略、期货主动策略、组合基金策略(FOF);另一类泛指任何使用非宏观经济指标和公司营运指标来分析投资的方法,即量化策略。

  量化“尖子生”

  一个有意思的对比来自投资策略。今年以来共成立2391只阳光私募新品,截至11月24日,近7天内共成立39只阳光私募新品,其中主动股票策略占绝大多数。这样一种在6大阳光私募投资策略中占主流的投资策略,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却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业绩表现两极分化严重。截至目前,披露10月份业绩的1598只股票策略产品中,有63.45%股票策略产品取得正收益,20只产品收益超过10%,7只产品亏损超过10%,首尾业绩相差为54%。另一方面,单只产品的业绩不稳定。以业绩排名第6位的世通嫦娥奔月为例,2012年业绩为-15.22%,2013年收益率为2.11%,而今年以来的收益率高达55.36%。再看业绩冠军泽熙3期,2012年收益率为25.67%,2013年收益率高达90.22%,而今年以来收益率达146.61%。

  相较而言,应用“大奖章”策略的产品收益率较为均衡。格上理财统计,截至10月底,股票量化类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达18.67%,居各类策略之首,排名第1位和第10位产品的业绩差距为50%左右,远低于其他策略动辄100%的差距。

  即便是在商品期货类基金的两大策略中,期货主观策略依然完败于期货量化策略。格上理财统计,两大策略业绩前5名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29.2%、94.8%,量化高出主观近66个百分点。在今年的业绩榜中,期货主观的业绩冠军凯丰对冲2号收益仅为59.96%,而期货量化冠军言程序量化投资的收益却高达140.07%。

  此外,两类“非主流”策略的总体收益表现差强人意。截至10月底,采用组合基金策略的阳光私募产品实现13.64%的平均收益,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15.58%,宏观对冲策略产品今年平均收益为17.87%。

  一个策略包打天下?

  主动策略有没有办法战胜数学模型?“如果把投资策略看做一种工具,那么从过往的业绩看,工具本身的优劣差距并不明显,同一名基金经理应用不同策略也能取得较好收益。”私募排排网研究员陈伙铸说。

  以宏观对冲基金策略为例,这一策略的投资标的包罗万象,有股票、期货、债券等等。每一家阳光私募基金公司擅长的投资品种不一样,如果擅长股票,则以股票投资为主的宏观对冲基金;有的宏观对冲基金经理擅长债券,则更看中利率、流动性和基本面因素;如擅长做期货,无疑更关注大宗商品交易市场。

  倘若某一家公司对各类投资标的都精通,那么在策略选择上则更加丰富,择时、择机发行产品的空间更大,获取绝对收益的概率也大,就有可能打败“大奖章”基金。但同时,对基金经理的背景知识、投资习惯,乃至性格脾气都要求较高。

  不能做到样样精通也不要紧,照样有机会打败“大奖章”——用组合基金策略。这一策略实际上就是帮助投资者一次买“一篮子基金”的基金,通过二次精选基金,有效降低非系统风险的特点。说白了,“大奖章”不可能一直绩优下去,从众多绩优基金中“拣好的买”,有望实现稳定的高收益。格上理财研究员王璐认为,这类策略与市场联系更紧密,一些优秀的组合基金平均收益远远高于其他基金,即便市场整体收益不好时,组合策略基金也不会偏离平均值太多。

  反观量化策略,由于一般采用市场中性投资方法,其特点是稳定、追求绝对收益。在震荡市中量化策略长期积累的复合收益率较高。不过,在大牛市中,量化策略与主动股票策略相比收益并不明显,有时甚至跑不赢主动策略。更为重要的是,一旦“黑天鹅”来临,即便是“大奖章”基金,也会犯过度依赖投资模型的错误,很可能不如主动策略基金规避风险迅速。

  还是那句老话,选择投资策略“事在人为”。未来,一个策略包打天下的产品将越来越少,真正稳健的高收益产品往往兼具多个策略的投资优点。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