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企业风采>>公司产业>>

财务造假被查处 专家称锡业股份涉嫌欺骗投资者

2011-02-19 23:54:38 中国新闻网

    在被财政部组织查处有违规问题的上市公司中,锡业股份(000960.SZ)位列其中。

   锡业股份董秘李霞接到《证券日报》记者电话时表示,公司正在整改,今天要开会,没有时间。随后挂断记者电话。

    2008年报财务造假被要求整改

   财政部的检查发现,锡业股份将劳务保证金及代储工资结余存入关联单位,少计资产和负债1221万元;计税工资、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有误,少计缴企业所得税935万元;将1年内到期的银行贷款17000万元披露为长期借款。

   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财政部驻云南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已依法下达处理决定。锡业股份已按照要求进行整改,并补缴相关税款。

   锡业股份2008年年报显示,公司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2,362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6.03%。主营业务利润率(毛利率)为12.79%,比上年同期实际的15.99%减少了3.2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92,54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87%;实现主营业务利润114,137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58%;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为1.05%,比上年同期实际的25.57%下降了24.52个百分点。

   公司表示,2008年四季度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销售订单锐减,销售量大幅下滑,主要产品销售价格比2008 年1-9月份下跌了40%以上,第四季度销售收入仅为今年一至三季度平均数的40%左右,加之公司结存了一些前期高成本原料,部份原料、产成品成本高于市场价格,计提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金,第四季度出现经营亏损,导致公司全年净利润与上年同比大幅下降。

   根据年报,锡业股份2008年的净利润为2362万元,如果将其少缴纳的企业所得税935万元扣除,该公司2008年的净利润仅为1427万元。

   对于锡业股份将劳务保证金及代储工资结余存入关联单位,少计资产和负债1221万元的问题,一位不愿意署名的财务专家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如果资产和负债减少同样的金额,如果公司资产原本很大,那么资产负债率下降的会比较多,这样容易给人造成公司财务状况比较健康的印象。

    此外,锡业股份将1年内到期的银行贷款17000万元披露为长期借款。

   该财务专家对此认为,公司这样做,在计算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时候,可以把这17000万刨除在外,这样表面看起来公司资金流动性很好,短期偿债能力很强,可以继续借更多的债。

    他还指出,锡业股份上述行为有欺骗投资者的嫌疑。

    对造假行为要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锡业股份不光涉嫌财务造假,在这一系列问题被发现查处后,还没有及时向投资者披露。

   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十八号)显示,40家上市公司中,除了小部分公司只是在会计基础工作以及收入确认上存在一定问题外,相当一部分公司都有比较突出的会计质量问题。其中,只有永泰能源、粤高速、南山铝业等寥寥几家上市公司公告了财政部的检查结果。

    近几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上虚假信息披露的案例愈演愈烈,屡禁不止,“造假”行为不仅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而且严重侵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目前的证券法中缺乏民事责任的规定,因此在实践中,对有关的违法违规行为一般都采用行政处罚的办法解决,但对受害的投资者却难以得到补偿,另外,对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的处罚也仅限于行政处罚,还没有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因参与造假或重大失职向遭受损失的投资者做民事赔偿的案例,正是由于目前我国民事赔偿和刑事处罚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上市公司及会计师事务所的违规成本极低,处罚不能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

   他还指出,如果上市公司出现财务造假行为,投资者有权利状告会计师事务所以及签字的会计师,如果会计师事务所无法证明其没有过错,就应该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甚至取消其从业资格。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李晓慧对此则认为,一方面要靠监管部门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要靠广大投资者和专业机构及人士对上市公司的报告进行监督。

   此外,对涉嫌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而尚未受处罚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可以向中国证监会及相关监管部门通过信函、网络、电话、走访等方式进行反映。

   上市公司虚假陈述一直是长期悬在投资者头上的一把利剑,而且投资者因此造成的损失很难获得赔偿,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维权更是困难重重。

   因此,有专家指出,抑制上市公司造假行为,还是要依靠证监会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对于媒体公开曝光的涉嫌违规行为,监管层应及时介入调查并给出说法,以免造成投资者恐慌和市场波动。(记者 李春莲)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