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企业风采>>公司产业>>

茅台限购难遏酒价虚高

2011-02-15 10:12:11 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观察■本报记者  夏金彪

   一个专卖店里一人一周只能购2瓶,还要出示身份证,并且一个专卖店一天不允许卖出24瓶以上。这一计划经济时代的“雷人”做法又有现实版。

   据媒体报道,近日,杭州等地的一些茅台专卖店在春节期间纷纷贴出“告示”:为严格执行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的有关通知精神,切实做好茅台酒春节供应工作,1月23日至2月2日,每天零售53度500毫升茅台24瓶,2月3日至2月17日,每天零售53度500毫升茅台18瓶。同时,“为杜绝二级炒家哄抬价格,囤积居奇”,只有年满18周岁的消费者凭身份证,才能每周购买53度500毫升茅台两瓶。

   近期,茅台价格一路飞涨,茅台厂方在限价令基础上又出限购令。茅台方面的解释是,“一限价,就有可能很多二级炒家会囤货,没有办法,就在限价令上再加了一道限购令。”

   茅台方面解释似乎合情合理,但细想却觉得茅台方面的做法很不给力。如今的白酒市场是一个高度市场化、开放的市场。别说限购,就算是敞开供应,面对茅台的高价,也不是大多数中国人能购买得起、喝得起的。据记者调查,虽然限价的茅台在专营店断货了,但只要出价高,整箱的茅台也能买到。看来通过限购遏制酒价虚高并不理想。

   其实,白酒业内人士都知道,控量与涨价一直是一线白酒品牌玩弄的两大法宝。茅台在“饥饿营销”的市场战略下,价格从300多元/瓶上涨到目前的近千元/瓶,时间也仅用了3年。去年一年内,茅台更是连续提价8次,领衔千元白酒阵营。

   从杭州等地实施的茅台限购令来看,其与茅台厂家早先推出的限价令一样,似乎照顾到了普通民众的利益。可它真正起到的作用,只是加剧茅台市场的紧张空气,暗中推高了茅台的价格。目前,高高在上的茅台已经异化成奢侈品和身份的象征,并在公款消费、送礼文化的推波助澜下,其价格有越推越高的趋势。

   企业追求利润本无可厚非,但作为国企的茅台,如果凭着品牌的垄断,通过限量的手段和营销的花样来谋求暴利,就违背了其作为国企的社会责任。虚高的酒价不仅会加大消费者的成本,还会增加公款消费的支出。长此以往,茅台品牌肯定会大打折扣,总有一天会被公众所抛弃。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