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企业风采>>公司产业>>

前任董事长再度“出山”撑大局 *ST合臣重组大戏即将开演?

2011-02-10 14:10:41 证券日报

    前任董事长再度“出山”撑大局 *ST合臣重组大戏即将开演?

    ■本报记者 贾丽

   *ST合臣今天公告,近日,公司收到董事长何昌明的辞职信。虽然这份公告称何昌明因个人原因决定辞去中科合臣董事长的职务,然而种种迹象显现,似乎此次人事变动与此前一直被传闻的*ST合臣重组脱不了干系。

    业绩不济

    变卖资产以“自保”留净壳?

   *ST合臣上一次大规模人事变动是在2008年,主营房地产的鹏欣集团受让中科合臣第一大股东上海中科合臣化学股权,从而控制中科合臣34.24%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在鹏欣集团完成对中科合臣收购后,2009年6、7月间,中科合臣董事会多位在医药中间体行业有较高影响力的人物——董事黄山、独立董事邹泽宇、周仲飞、陈国辉、段文虎先后辞职。随即,大股东对公司董事会大面积改选。

   鹏欣集团此前表示,收购中科合臣旨在拓展化学及新材料领域新业务,并且在收购完成后12个月内将专注于利用中科合臣现有资源优化整合及进一步发展其目前主营业务。

   当时鹏欣集团斥资近3亿入主中科合臣也曾打开想象空间,市场一度预期鹏欣集团将借壳中科合臣把其地产业务运作上市。

   也有人猜测,鹏欣集团有可能向公司注入矿产资源。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11月28鹏欣公司与刚果(金)MUKALAY公司签署协议,鹏欣出资对该公司下属的6778#区域进行风险勘探,鹏欣持有该矿权的75%的股份。

   据业内知情人士称:“鹏欣集团近年来在国内和海外资源开发并行,有意在海外再造一个江西铜业,何昌明任江西铜业董事长,将江西铜业经营的有声有色,有一定经验,任职*ST合臣董事长不足为奇。”

   不过,这些最终还是归于想象,鹏欣集团的入驻并没有改变*ST合臣命运。鹏欣集团始终没有以资金输血拯救公司财务危机,也未如市场预期注入相关地产资产实施重组,2008年亏损5104万元的中科合臣2009年依旧亏损,遭到供货商集体催债,也因此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

   虽然中科合臣一直努力自救,却苦于债务压迫,成效不大。一直到今年年初,经过变卖资产等手续,才终究预盈2010年度业绩。

   2011年1月29日,中科合臣公告称,预计2010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14,504.31万元)相比实现扭亏为盈,业绩扭亏为盈的主要原因报告期内,通过转让公司所持控股子公司江西中科合臣实业有限公司?51%的股权,产生股权转让收益?2,958万元。

    前任董事长再度“出山”

    隐射重组即将启动?

   2月9日,*ST合臣公告称,公司董事长何昌明因个人原因辞去中科合臣董事长的职务。公司将于近期召开董事会补选新董事长,在新董事长未产生之前,将由公司副董事长姜标代行董事长一职。

   有趣的是,目前公司的“代理”董事长正是在前年辞去任职四个月的董事长职务和代理董秘职务的姜标。他此次重新走向台前,可谓“二度出山”。

   根据*ST合臣2009年8月21日公告,姜标因调任筹建中科院高等技术研究院和负责中科院上海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工作,筹建期间工作繁忙,决定辞去公司董事长的职务,并且由董事会审议通过。随后董事长由何昌明接任。

   而何昌明担任*ST合臣董事长时间也十分短。自2010年5月至今年2月,曾担任过四年江西铜业股份公司董事长的何昌明与*ST合臣情缘仅有十个月。

   虽然*ST合臣前两任董事长,任职时间都不长,但他们的上任和卸任都曾经或将给危在旦夕的*ST合臣带来重组的无尽遐想。

    药企借壳上市?

   中科合臣(*ST合臣)主要由上海中科合臣化学公司为主要发起人,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开发公司。

   有中科院背景的姜标此次走上台前被业内人士指出疑似重组大戏即将开演,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曾经在*ST合臣的重组中,随着原董事长何昌明的隐退,相关*ST合臣核心人物负责寻找资金运作,与投资者全盘谈判,有可能以借壳上市方式完成重组。

   姜标现任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所长,曾以自主研发的抗癌新制剂挽救濒临破产德中科合臣,在公司内部享受很高声誉,姜标自然成为董事长辞职后主持大局的不二人选。

   据相关人士透露,相关借壳*ST合臣上市的目标企业很有可能是药企。重组之后,很可能中科院背景的相关高管会完全退出*ST合臣。

   无论是房地产资本运作平台、矿业资产注入还是药企借壳上市,种种迹象似乎预示着*ST合臣的重组有新了进展。记者将进一步跟踪。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