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企业风采>>公司产业>>

博宥集团的灰色逻辑

2011-01-28 21:01:29 中国经济时报

    ■旁观者■陈墨

   博宥集团女企业家丁书苗被调查。在最终结论出来之前,博宥既不是白色的,也不是黑色的,是灰色的——正如公众对丁书苗本人的评价一样。

    在灰色的背景下,我们还能看到,博宥集团的发展逻辑也是灰色的。

   丁书苗的第一桶金来自煤运。正如新闻报道中那位在山西多年从事煤炭运销的业内人士所称,“跑运输也要走关系”。更多的细节不必猜测了。

    之后,丁书苗在北京成立中企煤电工业有限公司,年经销电煤400万吨,铁路运力500大列以上。结合中国语境,无论这个公司的注册地点,还是公司名称,都能清晰透视出丁书苗企业发展的灰色逻辑。甚至可以判断,正是在这个时期,博宥集团与铁路部门的关系开始逐渐稳固。

   2007年底,博宥集团正式成立,其旗下有个公司叫“中直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毫无疑问,这是“拉大旗,做虎皮”,有意让公众对公司产生某些联想。

    再下来,恐怕就不止是联想了:

   报道称,2008年4月,博宥集团与当代英才(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合资成立英才会所股份有限公司,丁书苗任法人。目标是世界顶级俱乐部。迄今已有多国政要和前政要应邀担任会所高级别咨询理事;2010年初,博宥集团在北京协办了首都秘书界新春联谊会,400多名中央及地方秘书界领导及部长等出席。

   其时,博宥集团不仅在铁路投资领域如鱼得水,还高调投身文化娱乐产业和慈善事业。由此,丁书苗及博宥集团从传统煤运形象脱胎换骨。

   作为这一灰色链条的延伸,2010年9月,博宥集团将其控制的山西金汉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35%股权,转让给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从丁书苗被调查看,这一“大手笔”或许正是博宥走向衰败的落笔,和企业发展灰色链条的终止之笔。

   回头看,博宥发展的灰色逻辑就是:通过资本、权力、人脉、社会形象的相互提升和滚动循环,像黑洞一样不断吸入外部要素,使企业日益壮大。

   从偏僻山村的个体户,到呼风唤雨的企业家和著名的慈善家,丁书苗的成长道路,印证了这一灰色逻辑在当下中国的客观可行性和现实合理性,也从侧面勾描出了中国企业复杂的生态环境。

   无论调查结果如何,丁书苗和博宥集团当然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要想通过对一个人、一个企业的调查处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企业的生态环境,恐怕过于简单,也过于乐观。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