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企业风采>>公司产业>>

国酒老大为何沦为国际市场“卖酒翁”

2011-01-19 14:01:01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李晓红

   有媒体报道,在国内一酒难求的茅台酒,在国外货源充足且价格仅为国内价格的一半,这使在国内疯涨的茅台,再度引来争议。

   有分析人士认为,茅台“内贵外贱”是因为茅台仅是“国酒”,而不是“国际酒”。在国内,茅台因其稀缺性正在向奢侈品进军,可以与动辄几千甚至几万元的洋酒相比。在国内市场,茅台价格更多遵循的是“潜规则”,运输成本、销售成本的畸高与社会“送礼文化”追捧名酒的合力,将茅台价格不断推向新高。

   而在国际上,茅台的出口价格比在国内的出厂价格便宜,还享受出口退税等补贴政策,因此,即便到岸缴纳了所在国的关税之后,售价也要低于国内很多。此外,茅台在海外价格较低主要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白酒消费是中国特殊文化决定的,具有中国特色,而在国外的消费者却并不多。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卫龙宝认为,茅台“内贵外贱”的根源是制度失衡。“中国制造”物美价廉的名声在外,但中国老百姓只有出国才能体会到。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也认为,茅台“内贵外贱”极大地伤害了消费者,可能促使消费者对茅台等产品产生抵制情绪,影响茅台的品牌形象,短期来看将影响茅台的销量,长期来看对茅台等高端白酒市场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对于近期市场上出现的茅台“出口转内销”现象,周思然表示担忧。他指出,若“内贵外贱”这种现象长期存在,抢购茅台回国之举则可能大面积存在,会扰乱茅台国外市场秩序,不利于茅台国外市场发展。

   中国的茅台在品质和文化上并不比洋酒逊色,但由于在国际高端酒中没有多少话语权,以及国际市场没有“中国高端酒”这一概念,导致茅台很难形成高端形象。虽然茅台“贱卖”主要是为打造国际品牌,拓展国际市场,但目前来看,效果并不理想,茅台等国内知名酒企只能算是“卖酒翁”,挑着“酒坛子”在叫卖,这也正是中国企业或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话语权缺失的表现。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