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企业风采>>公司产业>>

齐鲁银行骗贷案拷问信贷风控

2011-01-11 16:20:41 证券日报

    ■ 东 方

   2011年伊始,齐鲁银行惊曝出特大金融诈骗案,这一事件不但让市场高度关注,也折射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和力度不够的现实。

   去年银行的集体融资冲动,让我国银行在资本市场上成为明星一族。而年初齐鲁银行事件,则由于涉案的银行众多,涉案金额巨大再度让银行业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除了齐鲁银行骗贷案外,天宝系贷款案、北京农商行骗货案等金额巨大的金融诈骗案不断发生,在拷问我国金融机构监管制度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拷问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能力。

   齐鲁银行特大金融诈骗案的浮出水面,让人们看到了部分银行对于自身风险的视而不见。齐鲁银行对于审计单位揭示的风险警示不但没有去完善管理,而是更换审计所。此外,银行内部管理出现漏洞,如个别利欲熏心的员工与银行外部犯罪分子内外勾结,伪造各种票证。正是对银行操作人员要求不到位导致审查不严,才使得犯罪分子有机可乘。近年来,各银行纷纷招兵买马,全国范围内圈地扩军,而这种只重规模不重质量的发展模式,也导致风控能力提升节奏跟不上规模扩张速度。

   应该说,近年来,监管部门对大型银行的监管趋于严格和规范,相关政策相继推出并完善。而此次金融诈骗案却恰恰发生在这些年来快速发展的地方银行身上,不得不让监管层加以警觉。盲目追求规模大小、速度和排名正愈发明显的在地方银行上得以体现,而这背后的风控环节更应加强。

   尽管涉案的齐鲁银行运行正常,没有发生挤兑等意外情况,但此案由于信息不透明、事件影响恶劣已经严重伤害了涉案银行的企业信誉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公信力。银联信分析师王艳就认为,对于齐鲁银行来说,不仅会使其声誉严重受损,导致一部分客户流失,或是大量客户转移在该行的存款,更重要的是只追求规模扩张而不注重风控建设的经营模式会使公众认为该行对客户缺乏应有的责任心,降低客户对该行的信心,进而造成信任危机,这会使其在以后的发展经营中面临重重困难。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