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企业风采>>公司产业>>

平安谨慎否认天量再融资传言

2011-01-10 13:43:59 21世纪经济报道

    平安谨慎否认天量再融资传言

    数百亿资金需求等待时间窗口

    见习记者 黄嵋

    本报记者 贾玉宝 深圳报道

   1月6日晚间,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对融资数百亿元并令其股价大跌的江湖传言进行了正式回应。不过,这份语焉不详、措辞审慎的回应,却预留了未来融资可能性的端口。

   公告称,“目前没有A股市场再融资的计划”,但“将根据公司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以及市场状况做好后续资本的规划”。

   必须承认,平安在保险板块未来的偿债能力、在银行板块的资本充足率问题依然存在。这意味着,平安一段时间内存在着300亿-600亿元的融资需求。而其何时融资,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平安澄清“一月再融资”风波

   一位市场分析人士称,“没有A股再融资的计划”不等于没有H股的,“做好后续资本的规划”依然是预留了融资端口。

    又是1月,又是天量再融资风波,中国平安令这个多云多雾多雪的冬日格外冷。

   和三年前千亿融资的正式公告不同,这次再融资的风云却起于一份机构研究报告。这份连日来在坊间流传的研究报告称,平安2011年可能将有300亿-700亿元的融资需求。

   受此等综合因素影响,平安A股、H股自新年开市以来应声连跌。1月6日,平安A股收于52.59元,下跌4.14%,远大于H股现价84.75港元下的当日0.7%跌幅。

   平安A股连日下跌的背后,依然是市场对平安2008年千亿再融资俨为市场暴跌导火索的心有余悸。遥想当年,A股上市不到1年的平安抛出千亿天量融资公告,曾令沪指两日内狂泄600点。炒股激进者当时更认为,2008年的中国股灾不乏平安“一月再融资”的波及阴影。

   2008年3月5日,在深圳观澜湖召开的平安股东大会,无澜可观地通过了千亿融资计划。同时,2007年末持有平安的204只基金到当月末也只剩下了34只,基金持仓占流通盘比例从59.32%骤降至4.61%。

   继平安2007年11月29日宣布斥资18.1亿欧元收购富通集团股权后,就有了千亿融资规模下的资金补仓。最终结果是,平安没有逃出2008年金融海啸所带来的影响,随着富通问题的暴露,平安238亿元(人民币,约千亿融资的1/4)投资至是年底只剩下了10亿元左右。投资的惨烈,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2010年初(2月22日),平安公告的8.59亿股、市值高达396.61亿元的员工股将于3月1日上市流通,再次令其股价大跌并拖累大盘。

   而此次融资的江湖传言,是在平安入主深发展、深发展和平安银行“两行整合”之时,更令市场对平安产生了过度反应。此时的平安显然无法选择沉默。1月6日晚间,平安董事会终于发出了迟来的公告。

    这份公告只有3条内容,但措辞异常审慎。分别为“截至目前本公司没有A股市场再融资的计划,上述传言没有依据,是不符合事实的”;“本公司经营状况一切正常,财务稳健,本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偿付能力或资本充足率完全符合监管要求,处于健康水平”;“本公司将根据公司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以及市场状况做好后续资本的规划”。

   一位市场分析人士称,“没有A股再融资的计划”不等于没有H股的,“做好后续资本的规划”依然是预留了融资端口。

   该人士分析,平安可能会采取债权加股权的融资方式,比如债权融资放在A股,股权融资放在H股,毕竟平安H 股股价高,融资更有利。

   平安2008年千亿融资方案是增发不超过12亿股A股(折800亿元)和发行不超过412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

    至少300亿融资需求压力

   平安证券分析师曹恒乾认为,平安总融资额在300亿-600亿元可能性较大,预期融资结束后,可使充足率保持到250%-300%。

   其实,抛开公告内容,市场更关注的还是平安的真实融资需求情况。这亦是对传言是否为空穴来风的最好回应。

    就偿付能力而言,平安在保险股中不算高。

   2010年中报显示,人保财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17%,较2009年末上升6个百分点;平安产险为136%,下降8个百分点;太平洋产险167%,下降6个百分点。整体而言,国寿偿付能力充足率从2009年末的304%降至217%,中国平安则从2009年末的302%降到218%。国寿当期有对2009年度股东近200亿元分红派息因素,平安主要影响因素则是业务快速发展、资本市场波动以及深发展资本充足率较低等。

   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透露,按照目前的业务发展情况进行精确测算,未来五年内,平安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都将保持在150%以上的监管要求,无再融资压力。2009年底,平安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26%,2010年年中降至206%。2010年上半年最低资本较2009年底增加31.35亿元,实际资本较2009年底增加18.98亿元,若2010年下半年最低资本及实际资本增加额较上半年增加20%,则2010年底偿付能力充足率预计为188%。

   该人士称,2010年上半年,平安人寿偿付能力下降较快一部分原因是资本市场表现较差,但从长期看,资本市场是整体向上的,因此未来偿付能力下降不会那么快。

   同样,当资本市场向好,平安产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也会减速。2009年底,平安产险偿付能力充足率143.6%,2010年中,尽管发行了25亿次级债,充足率仍降至136.2%。2010年下半年,平安产险增资60亿。据该知情人士透露,2010年底,平安产险偿付能力充足率约180%,暂时没有融资压力,但从长期来看则存在缺口。

    其次,是可能存在资本缺口的银行板块。

   深发展2010中报显示,该行向平安人寿非公开发行可提升资本充足率至10.4%,核心资本充足率至7.2%。这是深发展首次达到资本约束的新监管标准。与之匹配的是,中报期末该行总资产增6%,存款总额增11%,贷款总额增4%,属于扩张速度较慢的。

   平安入主后,对深发展内定的扩张速度则以双位数计(有消息称为年40%),这意味着若想实现马明哲对保险、银行、投资“三驾马车”并驾格局的诉求,深发展必须在数年内加快扩张步伐,由此带来庞大的资本金需求。

   同时,因为马明哲的格局诉求,平安对深发展的持股比例将提升至50%以上,以要约收购实现绝对控股。而在2010年5月,平安人寿接手新桥所持股权再加上先前市场持有,合计仅为21.44%。此后,深发展通过向平安定向增发15亿股,将平安银行90.75%的股份注入深发展,使得平安实现对深发展52%股权的绝对控股。

   这意味着,两行整合之役并没有多大层面减少深发展的资本压力。据一资深银行分析师测算,若按公司规划资产规模3年翻一倍,风险资产从10000亿元增加到20000亿元,假设资本充足率提高3个百分点,即需要600亿元。平安占52%的股权,需要承担300亿元。

   平安证券分析师曹恒乾亦称,平安总融资额在300亿-600亿元可能性较大,A股市场融资额可能在150-300亿元,预期融资结束后,可使充足率保持到250%-300%,足以维持平安未来3-5年的资金需求。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