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企业风采>>公司产业>>

“炒酒”背后巨大利益链隐现 茅台领涨“兼顾各方利益”

2010-12-17 19:11:12 证券日报

    “炒酒”背后巨大利益链隐现 茅台领涨“兼顾各方利益”

    □ 本报记者 唐振伟

   “囤酒比囤黄金还赚钱”一位职业“炒家”在和记者交流中谈到,“白酒涨价也在预料之中。”

   就在贵州茅台(600519.SH)董秘樊宁屏针对茅台涨价报道向某机构分析师做出“澄清”之后不到一周,该公司公告产品价格平均上涨20%。

   昨天,茅台公告称,为更好地统筹兼顾好国家、消费者、企业、经销商和投资者等各相关方的利益,同时考虑到本公司产品市场供求状况、原辅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企业发展战略需要等因素,本公司决定自2011年1月1日起适当上调产品出厂价格,平均上调幅度为20%左右。

   贵州茅台提价消息传出后,昨天,该股开盘就上涨5%以上,之后虽有下滑,收盘于206.98元,但还是上涨了3.13%,成为本月以来涨幅最大的一个交易日。

    五粮液或将跟风涨价

   根据申银万国分析师童驯的研究报告,目前茅台的出厂价为499元,这就意味着元旦起茅台的出厂价将变成598.8元。

   据悉,贵州茅台在决定产品出厂价格调整的同时,也同步对公司主导产品市场指导价进行了调整,即普通茅台酒的全国经销商和专卖店指导价为959元/瓶,但该指导价仍远低于普通茅台酒当前市场价。

   根据中信证券之前的分析预测,由于2010年白酒销售旺季批零价持续上移、销售紧俏,贵州茅台价差幅度从原来的60%扩大至100%,其他公司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扩大,因此,2011年初附近,贵州茅台、五粮液等白酒公司将会提价,提价幅度可能在10%-20%不等。尤其是贵州茅台在价差幅度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和自身历史水平之时,提价幅度会领先行业。

   11月份,就有媒体报道称,一些北京、上海的经销商已经收到了五粮液厂家提价通知,五粮液旗下的各类酒品将在11月底至2011年元旦之间将全线提价,其中,普通水晶瓶装产品将从目前的460元/瓶的批发价格上涨到至少500元/瓶以上,涨幅将会超过10%。

   然而,之前五粮液厂家对涨价消息也是一概否认。12月11日,五粮液(000858.SZ)董事长唐桥在公开场合表示,虽然粮食价格上涨造成酿酒成本上升,五粮液作为国企不能带头涨价。言外之意似乎是,五粮液不会当涨价的“带头大哥”,但完全可以“跟风涨价”。因为,唐桥此前也表示,如果未来茅台先提价,五粮液也会根据市场空间做出调整。

   目前,市场上又传出五粮液已向经销商陆续发放提价通知的消息。该消息称,52度、39度等15种规格产品将每瓶提价50元,提价理由之一是“为满足消费者身份需求”。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指出,本轮涨价再次印证了春节旺季来临前,白酒市场平均可能会增长10%甚至更高的这一市场规律。茅台、五粮液、洋河蓝色经典、青花瓷汾酒等中高端都将有不同程度的提价。

    白酒涨价“拐点”仍未出现

    贵州茅台的提价公告中指出,此次价格调整将会对本公司2011年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周思然指出,很显然,此次提价确实能增厚茅台明年的业绩,如果传统白酒企业单纯依靠提价来增厚业绩,这种增长趋势则无法长期保持。

   然而,也有研究机构指出,从目前来看,尽管支持行业全面涨价的基础并不牢固,但支持涨价的因素依然存在。尼尔森的卖场调查数据显示,主要白酒品牌的销售额增长率并没有因涨价而下降,品牌企业如能更好地理解消费者、更好地运作市场,即可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因此,目前来看,白酒涨价趋势仍没有出现拐点。白酒涨价主要来自于五方面原因:名酒价值的回归;消费升级的带动;主动、被动的供需失衡;生产企业对产品结构、销售策略的调整与升级;产品成本的上升,包括生产成本、环保成本及税负的提高。

   事实上,今年以来,白酒行业厂商、经销商轮番提价,又相互推诿,都不愿承担涨价责任。传统白酒的市场价之所以疯狂上涨,一方面是由于市场供需的不平衡,另一方面也说明居民的收入水平及购买能力都出现较大的提升,也就是说,白酒的提价预期及幅度仍然是由市场所决定的。另外,周思然认为,由于这些高档酒的生产受到产地、周期等因素的限制,因此产能扩张的进程较为缓慢。这也意味着,白酒行业虽然受到白酒消费习惯及其他酒类饮料竞争的影响,但目前高端市场上传统的国家名优酒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现状,再加上产能扩张进程慢等因素,传统白酒企业短期内并不会出现产能过剩现象。

   周思然认为,从目前传统白酒企业的品牌价值、产品稀缺性及奢侈品的战略定位来看,白酒涨价仍然远未触及“天花板”。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