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企业风采>>公司产业>>

光正钢构:原始股1元转让“迷雾”

2010-12-01 09:20:16 中国经济时报

    光正钢构:原始股1元转让“迷雾”

    ■本报记者  徐谷明

    对于投资者来说,上市前光正钢构的股权变换像是一个谜。

    11月23日,中国经济时报刊发了题为《光正钢构:上市前蹊跷的股权变换》的报道。

   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进一步了解,光正钢构上市前创业多年的原始股东纷纷以出资本金1元/股转让,最终被周永麟控盘。这究竟藏着一个什么样的谜?

    原始股1元转让“迷雾”

   招股说明书显示,光正钢构是由其前身——光正钢构工程公司于2008年6月30日整体变更而设立的。光正钢构工程公司自2001年12月成立之后经历多次增资和股权变动。

   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在纷繁复杂的股权变动中,光正钢构原始股东在持股多年后纷纷以出资本金1元/股价格转让。

   该股招股书称,2001年8月1日,乌鲁木齐光正钢结构制作有限公司与北京北大西创有限公司、自然人鲁新安及王智平共同出资设立光正钢构工程公司,1元/股,总计注册资本500万元(股)。其中,王智平受周永麟委托代持。

    2001年11月22日,光正钢构工程公司股东缴齐注册资金。

   2002年3月,公司第一大股东北京北大西创有限公司将其所持光正钢构工程公司31%股份全部出资转让给乌鲁木齐光正钢结构制作有限公司(即光正置业前身、光正置业系公司控股股东);公司第二大股东鲁新安将其所持光正钢构工程公司30%股份,合计150万元出资分别转让给乌鲁木齐光正钢结构制作有限公司(100万元)及转让给王智平(50万元)。上述两宗股权转让价格为1元/股。

   同时,王智平以货币资金对光正钢构工程公司增资70万元;自然人曹海华作为新的投资股东以货币资金对光正钢构工程公司增资430万元。

   2003年1月,曹海华将其所持公司430万元出资分别转让给新疆光正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原乌鲁木齐光正钢结构制作有限公司于2002年10月更名而来)及自然人王憬瑜。新疆光正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受让144.29万元,王憬瑜受让285.71万元,转让价格“依然”为1元/股。

   2007年7月,王智平将周永麟委托其代为持有的光正钢构工程公司的出资共计670万元全部转让给新疆新美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原新疆光正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于2005年3月更名而来),转让价格为1元/股。

   2008年1月,公司原股东王憬瑜将其所持公司285.71万元的出资全部转让给新疆光正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原新疆新美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于2007年12月更名而来),转让价格为1元/股。

    长时间以来,为何股东纷纷以1元/股转让?

   对此,光正钢构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姜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电话采访时称,“当时主要是因为这些股东缺钱,1元/股转让完全是合法合理的,估价依据公司当时的净资产。”

   “光正钢构原始股东纷纷以出资本金价格转让,最大受益者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周永麟,以便上市成功实现利益最大化。”担任数家金融机构及大型企业财团的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浩东律师事务所张晓玲律师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长期“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光正钢构实力情况如何?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调查了解,光正钢构行业最好的排名在2009年。据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2010]21号文件,关于对建筑钢结构行业前30名企业产值情况的通报,光正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建筑业总产值32611万元位居第三十位。

   光正钢构称,目前公司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和银行借款。截至2010年6月30日,公司负债总额为20292.39万元,资产负债率(合并)达到59.48%(母公司)。

    “现在公司负债率较高,钢构行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对资金需求量较大。”姜勇称。

   招股说明书称,2007年公司原计划投资1.8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钢结构的加工基地,受到原材料、人工等价格上涨的影响,产能从原有的10万吨降至7万吨。

   公司称,随着年产7万吨钢结构加工基地项目建设的不断深入,如果公司不能通过公开发行筹资项目建设所需资金,而完全依靠银行借款,公司未来银行借款总额将超过2.1亿元,负债总额将增加到约3.5亿元。

   “光正钢构股权不断更迭,资产负债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公司始终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2008年的增资扩股有效缓解了公司的资金压力,上市前公司7万吨募集项目占用大量资金,这使得上市成为公司‘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艰巨任务。”张晓玲称。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