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国鹏
10月25日,被称为“中国淡水养殖第一股”的大湖股份(600257)发布了三季报。报告显示,公司净利润为46.59万元,同比下降了16.15%,每股收益仅为0.0011元。
与此同时,招商、博时等4只基金和1只企业年金则计划三季度同时进入该股,合计持股1610万股,市值过亿。
至此,大湖股份再次遭受市场指责,称其欲借“消费概念”做文章且疑雾重重。
数据存疑
据半年报,大湖股份上半年营业收入2.19亿元,净利润1455.85万元,每股收益0.034元。
其中,主营水产品营业收入1.57亿,利润率同比减少0.11个百分点;药品营业收入3593万元;其他营业收入2544万元。营业成本1391万元,同比增长44.21%,营业利润率同比减少6.10个百分点。
大湖股份对外宣传称,主营业务以水产品、药品、酒为主。“半年报中的其他收入2544万元应该是包含酒板块在内的,这个数字没有达到预期”。业内人士李先生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还有营业成本高于营业收入50%多的费用,从市场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讲,“很苍白”。
大湖股份2009年年报称,公司营业收入4.13亿元,净利润368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0086。其中,主业的水产品收入2.81亿元,同比增长12.15%;净利润2055万元。
而结合公司2007年、2008年、2009年年报的相关内容,更能看出上述主业水产品的利润一直在被相关“主业分享”。
其控股子公司湖南德海制药有限公司,2009年度实现销售收入7227 万元,净利润-135万元;2008 年度实现销售收入6159.7万元,净利润-774.7万元;2007年,净利润-766.6万元。
参股子公司上海泓鑫置业有限公司,2009年度实现收入7876万元,净利润13万元;2008年度实现收入2376.56万元,净利润-839.54万元。
也就是说,大湖股份的控股子公司湖南德海制药公司多年来一直在巨亏,一直靠水产品“供养”。而其他公司也是刚刚“断奶”。
“这些数字显然不靠谱,单就2008年、2009年连续销售收入在6000多万、7000多万元的药品来说,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再普通的药品该有多少毛利率”。李先生说,“就算利润都投入到硬件建设、市场开发上也应该在报表中有个合理的说法”。
11月1日上午9时,本报记者就上述问题致电大湖股份董秘办、办公室。公司办公室的杨先生告诉本报记者说,领导都在开会。关于记者询问德海制药多年来的亏损原因,杨先生表示“不清楚”,也不知道哪个负责人能答复。
主业迷雾
“公司主业集中度仍然较高,主业突出,药业收入增长1068万元;酒业收入大幅度增长2895万元,涨幅131.71%,表明这两产业回暖迹象明显,未来潜力仍较大”。2009年年报说。
对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中的一证券分析师表示,以水产和白酒为主营产品的公司,在通胀背景和发展内需的战略下受益显现,这也许是机构看好该股的原因,“但也不排除其他因素的考虑”。
资料显示,大湖股份有相当湖面分布在湖南和安徽,以大湖散养温水性鱼类为主。
“温水性鱼类的品质差异特别明显,公司在养殖技术、市场推广、品牌建设上还要面临诸多考验”。该分析师说,各地的自然条件、气候等因素也增加了养殖的风险。2008年公司的巨亏就是这方面的佐证。
据2007年、2008年、2009年年报,大湖股份控股子公司湖南德山酒业营销有限公司,2009年度实现销售收入5093万元,净利润416万元;2008年度实现销售收入2198.7万元,净利润-373.9万元;2007年,净利润5万元。
“尽管销售收入出现大幅增长,但湖南白酒市场集中度不高,从波动的数字来看,对于这一块的业绩还很难预料”。上述分析师对本报记者说。
对于药品板块,除了上述多年来的巨亏数字外,大湖股份还涉嫌虚假宣传和瞒报药品质量问题。
2007年10月,江苏省常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违法药品广告公告中,湖南德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天麻首乌胶囊”位居其中。理由是“处方药禁止在大众媒体做广告;篡改广告批准内容;任意扩大功能主治;赠药”。
而此举被当地媒体称为“欺骗误导消费者”。
此外,2007年第1期吉林省不合格药品质量公告中显示,湖南德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降脂灵”片(批号:050614),“性状”不合格,属于劣药。
对此,在公司2007年的季报、半年报中均未提及,也未见企业公告是否对该批产品采取了“召回制”。
由于“公司领导都在开会”,上述问题本报记者无法听到企业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