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企业风采>>公司产业>>

李旭利离职 “三强鼎立”重阳金融版图完结

2010-10-28 18:00:47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旭利离职 “三强鼎立”重阳金融版图完结

    本报记者 罗诺 北京报道

    几人辞官归田园,几人星夜赴考场。

   10月25日,上海重阳投资的合伙人、首席投资官李旭利在电话那头坦率地向本报记者证实了其即将离职的传闻。“私人安排和身体原因。”李如此解释其离职原因。

   而此前,原交银施德罗总经理莫泰山已正式加盟上海重阳投资。至此,李旭利、莫泰山,两位同样出自交银施罗德基金的公募人士,就这样一出一进,在重阳投资中再一次前后转身。

   对于仅加盟重阳1年零2个月的李旭利而言,其退出是否真是身体原因?重阳投资的未来是否会因他的退出而有所影响?重阳投资创始人裘国根、李旭利以及新加盟的莫泰山构造的金融蓝图又将何以为继?

    投资宝钢股份非议

   “离开重阳的确是因为我的个人原因,我身体最近一直不舒服,在资本市场做了这么多年,特别想停下来好好养养身体,休息一段时间。”李旭利向记者如此解释其最终选择离开重阳投资的原因。

    实际上,早在今年8月初,记者便从有关渠道获悉李旭利已经心生退意。

   “一边当时资本市场进入了冷冻期间,大盘飞流直下,熊市征兆不断,另一边李旭利的身体也一直不太好,两方面的原因使得其产生了退出休假的想法。”据接近李的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当时作为首席投资官李旭利承受压力过大。

   而在此时,李旭利的一笔被外界认为是误判的投资,不仅使李旭利本人遭受到了较为重大的质疑,还使得其所管理的重阳投资阳光私募产品也备受压力。

   2010年6月30日,重阳3期公布其当季净值为106.76,相比上一季120.8的净值下挫11.66%,虽然此间同期沪深300则下跌23.87%,但这个成绩显然低于市场预期。

    而之所以出现这种失误,大部分原由则是因为李旭利对于投资宝钢的误判。

   据2010年7月2日,宝钢股份发布的半年报显示,重阳3期共计持有6150.20万股宝钢股份,相比3月末进一步增持1129.88万股,而同期宝钢股份跌幅达24.58%。

   除此之外,在宝钢股份披露的十大股东名单,除重阳3期外,另一只重阳投资的产品也同样现身宝钢股份,两只产品合计持股达到了1.0087亿股。

   “宝钢股份的投资,让李旭利饱受内部和外部的非议。”上述接近李旭利的有关人士透露,在此刻,李便已开始萌发退出重阳投资的念头。

   而作为合伙人的李旭利,目前仍持有上海重阳的少部分股权。“目前股权还没有处理,作为合伙人,离开公司后,股权是肯定会转让给其他人的,我在重阳中的股权也同样在后续将安排转让。”李坦言。

    “三强鼎立”瓦解

   “李旭利的离开并不会对重阳有多大的影响。重阳投资除了背后有一个实力强大稳定的投研做保障外,当时莫泰山也已在李旭利离职前夕正式加盟重阳投资。”据上述接近李的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而实际上,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莫泰山之所以选择加盟重阳投资,一方面是由于其与重阳投资创始人裘国根关系匪浅,另一方面则是重阳方面对于未来发展的部署与莫泰山的个人发展规划不谋而合。

   “裘一直就希望把私募阳光化后做大做强,其希望一改过去私募基金被边缘化、草根化的状态,希望能把自己的品牌做到与许多国际上的大私募基金相匹敌的地步。”据熟悉裘国根的知情人士透露。

    而在今年上半年之前,裘对其未来事业的规划中,李旭利一直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5月后,有关裘打造的“三强鼎立”的重阳金融版图似乎已随市场等外部原因出现了调整,而有关莫是否真的离职一事似乎更像是传闻一般。而在今年8月,有关李旭利也将离职传闻传出,使得裘一手试图打造的金融蓝图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答案终于揭晓。2010年9月29日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告,证实原交银施罗德总经理莫泰山离职。

   据重阳投资内部人士透露,莫泰山的身影已经开始在重阳投资中出现,而莫主要负责公司市场的发展以及公司架构的优化整合。

   “重阳有莫泰山的加盟可谓如虎添翼。”北京一位私募人士向记者坦言。据公开资料显示,莫泰山曾历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基金监管部副处长、办公厅主席秘书、基金监管部处长。2005年加盟交银施罗德,任副总经理,2008年正式升任董事、总经理。在短短两年之内,他把交银施罗德的规模一度带进行业前十。

    但随着10月底李旭利的正式离职,裘试图打造的“三强鼎立”的重阳金融版图似已不再。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