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企业风采>>公司产业>>

万科重启股权激励 能否实现充满悬念

2010-10-27 10:09:36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张一鸣

    重启股权激励

    搁置4年后,万科重启股权激励。

   本周一万科宣布拟向851名激励对象授予1.1亿份股票期权,其中核心管理团队3130万股期权,剩余7878万股期权将给到840位万科员工,占到拟授予股权的71.55%。

   一位熟悉万科的人士向记者分析,此时出台股权激励,不仅能够稳定军心,也能向外界传递出企业对后市的信心。“去年万科引进了毛大庆和肖劲等一大批管理人才,今年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对这些新引进的中高层管理人才也是激励。”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万科方面获悉,包括毛大庆、肖劲在内的一大批新进人才都在本次股权激励的范围之内,该计划也尽量多地覆盖到万科员工,占到全部员工总数的近4%。

   重启后的股权激励计划的行权条件更严格,业绩考核指标的设定更高,近三个行权期全面摊薄的年净资产收益率依次不低于14%、14.5%和15%,而4年前启动的3年限制性股票计划的要求为不低于12%。

   据了解,4年前的限制性股票计划事实上只实施2006年一年,随后A股市开始巨幅调整,房地产市场步入调整期,万科2007年的计划因股价未能达标放弃,2008年的计划因未能达成业绩指标终止。这让此次的万科股权激励计划是否能够实现充满悬念,万科方面强调,本次股权激励并非走走过场。

    万科赢利能力潜力很大

    万科或许到了不得不进行战略转型的重要时刻。

   万科董事会秘书谭华杰称,万科目前的规模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由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化。

   明德管理咨询机构房地产行业分析师张智良在对比金地与万科的股权激励计划后发现,金地与万科设定的考核指标并不相同,他们最大的区别在于金地看的是利润增长和销售额增长,但是万科看得是净利润增长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增长。

   这意味着万科试图通过此次的股权激励计划,把注意力从规模速度上转到质量效益,某种意义上,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已成为万科战略落地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行业调控力度不断加大,企业的融资环境也受到影响,未来一段时期,行业确实会面临诸多的挑战,万科将更为重视内涵式增长。”谭华杰强调,建立股东和职业经理人团队之间的利益共享和约束机制。这一目标并不会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种种迹象显示,万科似乎想要借助内涵式增长,摆脱单纯追求规模化经营的桎梏。

   张智良称,接下来几年,万科经营层或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赢利能力的增长,毕竟与中海地产横向比较,万科的赢利能力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中海201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8.4亿元,而净利润有44.3亿元,万科2010年上半年为367.7亿元,而净利润只有41亿元。”

    调控影响万科兑现股权激励

   万科并不是第一家近期启动股权激励的房地产上市公司,早在今年1月金地就推出过股权激励计划,华侨城在2008年也进行过股权激励,但金地的股权激励似乎并不讨好管理层,随后不久金地发生了震惊业内的人士大变动,几个高管相继离职。

   早在2009年年报中,万科就提到将推进“规模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作为2009年各项工作的一个重点。但突如其来的宏观调控某种程度上以更为直接的方式强化万科的转型意识。万科人士向本报记者强调,规模的增长和行业地位的提升不是目的,而是为股东创造价值、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等目标实现后的结果。

   在张智良看来,与其他开发商相比,万科的股权激励计划似乎更单纯,在没有掺杂进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绑定股东与经营层的利益,定价上比较合理,双方能够接受。

   “万科2007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增长率116.67%,2009年是32.15%,唯一出现负增长的就在宏观调控和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2008年,全面摊薄后的净资产收益率2007年为16.55%,2009年为14.26%,2008年最低,为12.65%。”张智良向本报记者分析说,如果按净资产收益率15%的行权标准,过去三年也只有2007年能完全达标,而且宏观调控对房地产的业绩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据万科的判断,未来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将成为一种常态,行业的周期性调整难以避免,企业需要建立立足长远的激励机制。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