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企业风采>>公司产业>>

介休泰瑞煤炭整合资格被否 开滦股份异地扩张受阻

2010-10-14 09:25:29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赵笛

    日前,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发生重大变故。

   原本作为介休市煤矿整合主体的山西介休泰瑞煤炭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介休泰瑞)的整合资格被否,这让持有介休泰瑞股份的安泰集团(600408,收盘价6.25元)和开滦股份(600997,收盘价18.20元)力图通过参与介休市煤矿整合,获取更多煤炭资源的梦想遭到重创。

    受此消息影响,昨日(10月13日)安泰集团、开滦股份下跌均超过2%,在煤炭股中跌幅居前。

    介休泰瑞整合资格被否

   昨日,安泰集团和开滦股份双双发布公告称,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发布《关于调整晋中市灵石等四县(市)兼并重组整合主体企业的批复》,否决了山西省内4家企业整合当地煤矿企业的主体资格,这其中就包括安泰集团和开滦股份两家公司的参股企业介休泰瑞。

   资料显示,介休泰瑞成立于2009年8月,是由介休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山西义棠煤业公司、安泰集团共同投资成立的一家企业,主要作为介休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主体,进行介休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成立之初,3家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别为51%、29%、20%。但到了2010年3月,介休泰瑞进行增资扩股,开滦股份被吸纳进来,介休泰瑞的股权结构变更为义棠煤业持有48%(含托管国资公司的1.7%的股权),开滦股份持有48%,而安泰集团仅持有剩下的4%的股权。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仅仅7个月后,山西省政府就对介休泰瑞整合主体资格予以否决,这让参与各方始料未及。

    安泰集团:正积极进行协商

   对于介休泰瑞被否的原因,《每日经济新闻》昨日致电安泰集团,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相关决定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他们也不清楚哪里出了问题。不过她认为,因为工作组同时否决了4家公司,所以该决定并非针对介休泰瑞。该工作人员表示,由于介休泰瑞目前未有经营活动,整合主体资格被否不会对公司业绩构成影响。不过她也表示,该事件将对公司的扩张整合预期产生一定影响,但公司正在积极进行后续协商。

    由于开滦股份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直至记者发稿时,也未采访到公司相关人士。

    尽管上市公司对介休泰瑞整合资格被否的原因不愿多说,但业内人士则有不同的看法。

    “估计还是私营企业投资,以及外省公司参与的原因。”昨日,某券商煤炭行业研究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此表示。

   他介绍,目前介休泰瑞的注册资本为3亿元。从股权结构看,当地国资背景的义棠煤业和国资公司共持有48%的股权,开滦股份持有48%的股权,安泰集团持有4%的股权。这其中,安泰集团属于民营企业,开滦股份则属于外省(河北省)企业,山西省显然不希望大型的煤炭资源从当地国资手中旁落。

   在安泰集团和开滦股份的公告中,两家公司均表示,正与相关各方商讨后续相关事宜。上述研究员认为,未来对于介休煤矿的整合,将出现两种可能性:一是各方寻找新的平台,放弃介休泰瑞;二是继续保留介休泰瑞,不受待见的投资方则被要求撤资。

    开滦异地扩张之路受阻

   那么谁会是山西省煤炭整合中最不愿吸纳的对象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虽然安泰集团与开滦股份发布的公告大同小异,但对后续进展却稍有不同。

   安泰集团在公告中明确指出,“介休市政府同意公司通过其他方式参与介休市煤矿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而开滦股份的公告却未有类似的说法,这似乎暗示,“外来汉”开滦股份更有可能从这场整合中出局。

    另有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休泰瑞整合资格被否一事对两家上市公司的影响不一。

   资料显示,介休煤矿的产能将在整合后达到1200~1400万吨,持股48%的开滦股份相当于享有约600万吨/年的产能扩张效益。而开滦股份本部仅有两个煤矿,产能在770万吨/年,因此一旦整合成功,对开滦股份的煤产量显然是个很大的提升。而之前曾有券商在研报中明确指出,开滦股份本部现有的两个煤矿产量增长空间已十分有限,可见开滦股份进行异地扩张,抢占资源的意愿更为迫切。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此次开滦股份对山西介休的扩张被一只无形的手阻挡,安泰集团或许将在山西介休煤矿整合的战役中占得一线先机。需要注意的是,在今年3月份进行增资之前,身为发起人的安泰集团正是因为开滦股份的介入,最终对介休泰瑞的持股比例从20%下降至4%。

   昨日市场上,受介休泰瑞整合资格被取消的影响,安泰集团和开滦股份双双低开,收盘跌幅均超过2%,位列煤炭行业跌幅榜前列。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