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企业风采>>公司产业>>

九州通“出口不成转内销”

2010-08-17 18:30:23 21世纪经济报道

    九州通“出口不成转内销”:

    冲刺A股讲述“类国美”模式

    本报记者 聂春林 武汉报道

    在海外上市未遂之后,九州通集团转而进军国内资本市场。

   来自证监会网站的消息显示,发审委定于8月18日召开工作会议,审核九州通首发申请。招股申报稿显示,公司本次拟发行不超过1.5亿股,占本次发行后总股本的10.56%, 拟登陆主板上海证券交易所,总股本将达14.2亿股。

   然而在冲刺A股的同时,业内人士却质疑,九州通的利润主要来自厂家返利,商业模式脆弱,业绩成长堪忧。

    坎坷上市路

    从5年前的放出口风,到两年多前正式筹备上市,九州通的上市之路颇为曲折。

   2008年下半年,日本伊藤忠通过旗下的狮龙国际集团斥资6000万美元,战略投资九州通,持有其29.63%的股权。2008年1月,九州通医药集团经过股份制改造,开始谋求集团整体海外上市。

   引进风投后,上海弘康成为九州通第一大股东,占有36.20%股份,刘宝林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九州通的另两大股东分别为刘宝林的弟弟刘树林和刘兆年。

   据记者了解,九州通上市操盘手为刘宝林的弟弟刘兆年。刘曾为中国人大法学院教师,对法律和资本市场非常熟悉。几年前离职任九州通副董事长兼董秘,主管集团上市和投资事宜。

   由于伊藤忠通过一家在英属维尔京群岛设立的境外公司,以增资方式向九州通集团投资。受制于商务部限制于“红筹上市”的文件,在海外上市未果后,九州通转向国内,意欲登陆A股主板。

   然而,时运不济。2009年,国内推出中小板,控制主板发行数量;2010年,资本市场推出股指期货,主板发行节奏放缓。时至2010年8月,九州通的上市申请才进入证监会发行部审核层面。

    类国美模式之忧

   成立于2000年的九州通,最先在武汉发展。曾做过乡村医生的九州通掌门人刘宝林,自知无体制优势,公司创立伊始,便走了一条与“国字号”医药商业企业截然不同的道路,即以药品批发为主,主要在主流医院渠道之外进行业务拓展,目标为中小医院和药店。

   九州通这种被业内称为“快批”的模式,以快进快出、现款现货和低成本为特点,以低价格为核心武器。尽管只有1%的净利润,但销售规模大,资金周转快。

   截止2009年底,九州通拥有14家省级子公司,24家地级分销中心和200多个业务办事处,员工超过1.5万人。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九州通的这种规模扩张,是以严格管理为前提。目前,九州通子公司、分公司及员工众多,在全国70%以上行政区域均有布点,管理难度较大,稍有不慎,其1%的利润便会失去,甚至亏损。

   招股说明书显示,九州通2007—200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0.48亿、162.87亿、189.57亿;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59亿元、2.02亿元元、2.97亿元。

   同时,国药控股一位人士指出,医药流通利润最大的市场医院,特别是高端医院,九州通一直意欲进入,但“年年说,年年实现不了”。

   “中国的药品消费市场中,医院占据了80%左右的份额,九州通加入这一市场的竞争是必然趋势。”2009年11月,九州通技术总裁谷春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九州通也已成立医院渠道开拓部门,有意在这一市场分羹,但他坦言目前难度很大。

   中投顾问研究员郭凡礼指出,出现这样的难题与九州通自身有很大的关系。九州通并非脱身于地方龙头,很多百强商业企业就是公司化的二级站,具有多年的人际资源和运作经验,而九州通相比就陌生得多,而且一直没有上市,透明度不够,因此才会在北京的配送招标中败给嘉事堂。

   在郭凡礼看来,九州通从事的仅是利润偏低的物流产业,又缺乏足够的资金用于并购。因此,在医药流通国家队强攻的背景下,九州通只剩下上市一条路。但是在排队上市的企业中,利润偏低的九州通能否解决不差钱的问题呢?这还是一个疑问。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九州通的商业模式非常脆弱,类似于国美,其利润来源主要来自于厂家返点。一旦厂家政策生变,公司业绩成长堪忧。

    2007-2009 年及2010 年1-3 月,公司从供应商获得的返利分别为15,748万元、24,573 万元、31,368万元(已扣除增值税影响),分别占当期主营业务毛利的比例为24.14%、26.93%、27.41%和23.89%。而同期,九州通的净利润分别为1.59亿元、2.02亿元、2.97亿元。

   “厂家返利的数额与公司同期净利润接近。某种程度上讲,公司当年利润就来自于厂家返利。”中信证券一位人士指出。

   针对上述困境,九州通在招股书中解释,返利是商家惯例,若未来供应商调整销售政策,降低返利比例,公司可通过提高商品采购当期实现的进销差价,来抵消返利降低对公司利润的影响,以保证公司利润的稳定性。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