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电梯维保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9-28 15:01:11 中国质量新闻网

电梯维保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文/周振龙 林 正 庄伟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梯已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中国已成为全球电梯生产和使用第一大国。据国家质检总局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在用电梯数量电梯425.96万台,我国电梯保有量、年产量、年增长量均为世界第一。2015年我国共发生电梯事故58起,8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电梯维保以及与其息息相关的使用环节上。

电梯维保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电梯高负荷、大运量、长周期使用情况普遍存在,老旧电梯数量激增,电梯安全主体责任不能有效落实,特别是维保行业内部恶性竞争、低价揽活,直接影响电梯维保质量,电梯安全也就无从保障。电梯维保行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使用单位主体责任意识不强。现在电梯多由物业公司代管,部分物业公司只追求低价维保,有的电梯部件老化、损坏了需要更换,而物业公司不愿意掏钱,只要电梯能用就行,同时对电梯维保工作和维保质量监督不到位,给电梯使用安全带来了很大隐患。

二是电梯维保市场混乱,恶性竞争。为了抢夺业务,部分维保公司恶意压价,过低的维保价格又必然导致维保公司偷工减料,甚至以修代保,维保质量没有保障,增加了电梯的使用风险。

三是电梯维保人员工作量大,维保水平不达标。一般来说,为保证维保质量,维保人员人均维护保养电梯数量不应多于30台,但在现实中,很多电梯维保单位已发展到一个电梯维保人员维保五六十台,甚至个别维保人员维保超过八九十台电梯。维保人员根本没有足够时间对电梯进行维保,维保质量无法保证。同时,由于电梯维保人员收入偏低,造成了电梯维保人员学历普遍偏低,人员流动性大,维保企业中大多数维保人员从业时间短,技术熟练的维保人员数量所占比例较低、业务不熟练。

四是电梯改造或更新资金落实难。随着电梯使用年限的增加,电梯部件将逐渐老化,电梯的故障将逐渐增多,电梯安全风险逐年上升,一般使用15年就应进行改造或更新,这需要一大笔的资金,由于群众对相关政策理解有偏差,业主自治不力、与物管公司存在矛盾等种种原因,要想动用物业维修基金难度非常的大,造成老旧电梯的改造或更新难以落实。

进一步提高电梯维保质量的主要对策

为了保证电梯安全使用,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电梯的维保质量。

一是推行使用管理者首付责任。推行使用管理者首负责任,督促电梯使用单位制定和完善电梯的使用、维修、保养等各项规章制度并切实执行,加强对电梯维保工作的重视。

二是加强对维保单位的监督,提高维保质量。监管部门加大对维保单位的监管力度,对维保单位的资质状况、人员状况和维保设备状况加强监督,定期对维保单位开展巡查。对电梯的维保质量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建立维保工作负责制度,提高维保人员的责任感。

三是制定电梯维保指导价,规范电梯维保市场。监管部门在通过对电梯维保工作量、维保单位管理费用、维保单位最低人员配备等综合成本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电梯维保指导价,以统一规范维保费用,杜绝维保单位恶意降价竞争,确保电梯的安全使用。

四是建立通畅的老旧电梯更新、改造费用的提取机制。监管部门应积极研究,制定完善、便捷的电梯更新、改造资金提取的管理办法和机制。

五是加强老旧电梯安全风险评估。政府部门应加大投入,组织专业人员对老旧电梯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发现电梯安全隐患,做到防护与未然。

维护保养工作对电梯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电梯维保单位应规范维护保养行为,提升维护保养质量,保障其维保的电梯安全运行。与此同时,电梯监管部门、检验部门、使用单位及乘梯人员等也应各尽其责,共同保障电梯使用安全。

(作者单位: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相关链接

我国电梯维保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电梯维保行业的发展历程经过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前,电梯数量较少,约1100台左右,且全部是国外品牌,维保行业开始萌芽。

第二阶段:1950年~1979年,在用电梯约1万台左右,多为国产,这一时期维保市场规模不大,以国产电梯为主。

第三阶段:1980年~2013年,电梯数量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13年底,我国电梯保有量达320余万台,电梯维保市场规模急剧膨胀。绝大多数知名电梯公司在中国建立了生产和维保公司,市场上出现了合资品牌电梯,电梯维保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维保人员人均保养梯量逐年上升。

第四阶段:2014年~至今,2014年1月1日实施的《特种设备安全法》,要建立以制造企业为主体的电梯维保体系,同时电梯增长有所放缓,我国电梯维保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责任编辑:春天)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