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国家质检总局敲定产品质量监督改革思路

2015-04-20 15:53: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适应新形势实现新作为

   国家质检总局敲定产品质量监督改革思路

    ■文/钟 宗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因此,中央审时度势地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一重大战略判断,面对速度换挡、结构升级、动力转换等新特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成为了做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关键。

   面对新常态、新趋势、新变化、新要求,给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国家质检总局已确定出今年产品质量监督的工作思路,就是要坚持以依法监督为基石,以深化改革为主线,突出消费品、电子商务产品和食品相关产品三个监管重点,深化生产许可、监督抽查、安检机构监管和风险监控四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力争在新常态下实现新作为。

    注重民之所需

   针对新常态,中央提出了“八个更加注重”,第一个就是要更加注重人民群众需要。民之所需,即政之所为。

   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注重民之所需,头一件大事就是要抓好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把更多监管资源用在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品上,全力保障消费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倾斜监管资源,提高消费品抽查比重,扩大监督范围。增加市场抽样的品种和批次数,加快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市场反溯机制;推进重点消费品分类监管。大力实施生产企业质量安全分类监管制度,尽快将重点消费品生产企业纳入分类监管范围,落实差别化监管措施,提高监管效能;强化消费品质量问题处置。严格抽查不合格企业后处理,加大质量问题突出企业约谈力度,加大质量违法行为曝光力度,督促消费品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完善国内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快速预警系统,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快速响应和联动处置机制。及时发布消费警示,向公众提供消费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推动消费品质量社会共治。通过采取质量分析和问题通报、警示、督办等措施,推动地方政府发挥领导作用,凝聚监管合力,形成监管的叠加效应。加强与行业协会的协作,推动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搭建各方参与平台,积极动员消费者参与到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中来,发挥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选择和监督作用。

   其次,就是突出抓好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坚持“帮、打、促”的工作理念,以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提升行动为主线,充分发挥质量服务与质量监督作用,净化网络购物环境。帮扶电商生产企业提升质量保障能力。积极为电商生产企业提供质量管理培训服务。组织专家“问诊把脉”,帮助查找质量问题,改进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高质量源头管控能力。会同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对“淘宝村”等电商产品生产集聚区的监管和服务力度,培育一批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同时,助力电商经营企业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发挥全国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共享联盟作用,完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电商企业产品质量信息互联互通,实施对质量违法行为的精准打击。促进电商经营企业提高进货把关和质量管控能力,指导电商平台企业建立电子商务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完善产品质量投诉处理系统,提高产品质量投诉处理满意度。严厉打击电子商务产品质量违法行为。以网上热销、消费者投诉较多的大众消费品为重点,加大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力度,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查结果,对不合格产品追溯生产源头,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生产企业。

   再次,就是抓好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管。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为主线,完善食品相关产品监管制度,保障食品相关产品安全。依据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研究制定《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完善食品相关产品安全事前事中事后监管链条。依法严格食品相关产品事前许可、事中事后监管,紧密围绕食品相关产品材质迁移安全元素,突出预先防控和安全监管,通过监督抽查、风险监测和专项检查等措施,基本覆盖高风险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企业。

    推动制度创新

   当前,质量技术监督体制调整的步伐明显加快,分级管理与机构整合叠加交织,质监系统正处在业务改革、机构整合、职能调整与流程再造的关键时期,原来的生产许可、监督抽查、安检机构监管和风险监控四项制度也面临改革创新。

   在深化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上,质检部门将按照“放、管、治”的原则,贯彻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以保障重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为基础,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为核心,以激发市场活力、落实企业质量安全责任为目标,全面改革生产许可证制度。最大限度取消和下放生产许可审批项目。将实施许可的产品,真正集中到重要工业产品上来。进一步减少对企业自主行为的干预。最大幅度减少对生产许可前置条件的要求,凡不涉及产品质量安全和产业政策的一律取消。改进获证企业年度审查,督促企业主动向社会公示质量状况信息。优化生产许可审批程序。探索告知承诺审批模式,对生产条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换证企业,免于实地核查。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再造审批流程,依法限时办结,提高审批效率。完善电子审批系统,推进许可审批全程信息化,做到“阳光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在深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改革上,按照依法监管、公正透明、权责一致、社会共治的原则,深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改革。提高监督抽查透明度。完善以随机抽查为重点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依法公开相关工作的依据、内容及规范,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信息发布力度。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采取竞争性评审等方式科学确定承检机构。规范监督抽查全过程。完善监督抽查关键环节工作规范,加强全系统监督抽查计划、信息管理和联动统筹。建立健全承担监督检查检验工作的制度规范,严格落实承检机构抽检分离。加大承检工作质量考核,完善承检机构分类监管。立足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综合运用监督抽查、风险监测、生产许可、分类监管、公开曝光、质量约谈等手段,探索形成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新机制。

   在深化机动车安检机构监管制度改革上,以分类监管为主线,围绕转变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切实加强安检机构监管。探索安检机构资格管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层级监管职责,促进解决安检机构资格管理责任不清、监管不力等问题;加强制度建设。组织修订《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和相关规范性文件,完善监管制度,督促安检机构落实主体责任,切实规范检验行为,提高检验公信力;全面开展安检机构分类监管工作。总结试点经验,加快推进分类监管工作。

   在完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制度上,坚持重点突破、稳步推进,加快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推动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提升风险信息利用效率。整合现有风险信息资源,利用“大数据”技术,及时发现、密切跟踪质量安全敏感信息,加强对风险信息的整合和集成分析,提高风险数据交互应用水平;着力提高风险评估能力。向社会公开遴选风险评估专家,抓紧组建并运行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建立和完善专家评估机制;实现风险处置常态化、规范化。发布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警示,规范风险警示内容和流程。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5年3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