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访国家标准委副主任张健伟

2011-02-18 11:15:39 中国质量新闻网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

——访国家标准委副主任张健伟

    问:您好,能否向读者介绍一下 “十一五”期间我国标准化工作的主要情况呢?

   张健伟:“十一五”期间,标准化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在部门、地方、行业以及广大研发机构、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标准化事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标准化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有效性进一步提升。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按照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任务要求,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标准化工作。

   二是初步解决标准老化缺失问题,重点和急需领域标准制修订得以加强,国家标准体系进一步改善,技术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十一五”期间,加快了标准制修订速度。在提升制造业标准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农业、服务业和食品消费品质量安全、高新技术等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工作。完成了2008年政府报告提出的4000项消费品安全、食品安全以及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制修订任务。围绕能源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调整振兴重点产业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着力开展标准制修订和体系建设,先后制定了一批以创新技术为基础的重要技术标准。有效地配合了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产业调整升级,加快了创新技术产业化,形成了产业发展和竞争新优势。

   “十一五”期间,共发布国家标准13000余项,其中新制定7000余项,修订6000余项。去年底,国家标准总数达到26110项,国家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在国家标准体系结构方面,一、二、三产业比例趋于协调,并逐步覆盖到社会事业主要领域,同时更加突出基础通用、关键共性技术、检测方法和强制性标准,逐步减少一般性产品标准。国家标准与国际国外标准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采标率由过去的46%提高到68%。国家标准标龄和标准制修订周期也有较大幅度的改善,平均标龄由10.2年缩短到5年,制修订周期平均由4.5年缩短到3年。

   三是深化国际合作,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能力和引导权不断增强,努力营造我国有效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四是加强标准化科研工作,有效地支撑了标准体系建设和重要标准的研制。五年来,标准化科研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技术的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草案。

   五是推动标准推广实施,示范试点工作成效显著。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机制,依靠部门、行业和地方,在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同时,不断拓展示范试点领域。

   六是重视规划和战略研究,法律和制度建设步伐加快。为适应标准化工作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标准化法》修改步伐加快。在推进工作中,部门、行业、地方给予了很多支持。

   问:“十一五”期间,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于推动技术进步、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产业和产品竞争力、促进国际贸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今年开始,我国将进入“十二五”时期。请问“十二五”期间,标准化工作有哪些新的思路?

   张健伟:未来五年,标准化各项工作要紧紧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来谋划、布局。概括地讲,标准化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必须为服务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技术支撑,要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的“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标准化工作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标准化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标准化工作的强大动力。

   《建议》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标准化工作在如何服务好这场深刻变革的同时,自身同样面临着深刻变革,涉及标准化发展理念、工作方式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和完善。我们要切实解决跟不上和不适应等问题,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提高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提高标准的有效性、科学性和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好务。“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健全和完善标准化工作的协调推进机制,加强与部门、行业和地方地协调配合,充分调动研发机构、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标准化工作。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