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11年质检工作要点

2011-01-18 08:54:02 中国质量新闻网

   1月6日,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作工作报告,对质检总局成立10年和“十一五”期间的质检工作进行了回顾,对2010年的质检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全面部署了2011年质检工作。

   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组建,走过10年的质检工作,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适应了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新期盼。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时期,是我国质检事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也是质检工作攻坚克难、不断推进的5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质检系统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质检工作体系。2010年,各项质检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全系统必须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未来五年、十年的发展目标打好基础。今年质检工作要着重抓好4项重点任务:一是抓质量,二是保安全,三是促发展,四是强质检。

    本期栏目特对2011年质检工作要点进行了解读。

    总体要求   

   今年质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从严治检、强化监管为着力点,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全面建设法治质检、科技质检、和谐质检,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质量保障。

    抓质量着力四个重点

   质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关系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形象。作为产品质量的主管部门,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狠抓质量管理和质量水平的提高,重点做到“四个抓”。

   要抓好质量强国战略的论证和实施。国家强,则质量必须强。我们经过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提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并力争通过制定《质量发展纲要》,把质量强国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总局要加快研究质量强国战略的相关理论、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实施途径,树立宣传科学质量观,创新质量发展机制,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全系统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用质量强国战略凝聚人心,使之成为引领质检事业发展的旗帜,成为提升质量水平的动力。要开展质量管理效能建设,结合质量兴省、质量兴市(县)和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等各种质量主题活动,大力宣传质量强国战略,营造全社会重视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要抓好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的完善。实施质量强国,标准必须先行,认证认可必须创新发展。要配合国务院办公厅尽快发布实施国家标准化战略纲要,加快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国家标准化体系,全面提升标准化水平,用先进的标准引领质量提升、保障质量安全。要统筹做好国际国内标准化工作,加强管理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特别是新兴产业领域标准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国家标准体系结构。加大标准实施和推广力度,着力发挥标准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技术基础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话语权,不断提高标准的适应性和国际竞争力,争取2011年我国成为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常任理事国。要抓好认证认可体系和制度的创新,充分发挥认证认可市场准入的优势,大力推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信息安全等管理体系认证的实施。要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的要求,在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等重点领域和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方面,研究、建立并实施相关认证认可制度。要加强认证认可国际合作,不断扩大认证认可国际互认,建立质量信任机制,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发展。要继续强化认证认可监管工作力度,严格规范认证市场秩序,切实提高认证认可质量。

   要抓好质量责任和诚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大质量工作机制建设,建立完善地方政府负总责、企业负主责、监管部门承担监管责任的质量责任体系。要认真总结与地方政府合作的成功经验,加强条块合作,落实合作协议,推动各级地方政府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健全质量责任制,组织查处质量违法大案要案,提供质量工作保障条件。要监督企业严格遵守质量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要加强与各有关部门、有关方面的协调配合,既各负其责,又密切协作,形成紧密衔接的质量监管链条和工作合力。要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与工信、商务、银行、海关、工商等相关部门的合作,探索建立质量安全诚信联动机制。要尽快整合质量信用信息和进出口企业信用信息,逐步建立统一的质量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快建立规范的企业质量信用评价机制和信息发布机制,实行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完善质量信用奖惩制度,尤其要重视建立质量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加大对违规企业的惩戒力度。

   要抓好质量评价和激励机制的健全。加快建立健全以产品质量合格率、出口商品质量合格率、产品伤害事故率、认证市场占有率、生产及服务企业获证率、质量竞争力指数、顾客满意度指数等为主要内容的符合性、适用性、可靠性相统一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推动质量统计指标尽快纳入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规范质量统计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充分运用质量分析结果,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进实施名牌战略,研究探索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提高标准化示范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水平,培育我国自有品牌、出口品牌特别是国际知名品牌,发挥品牌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质量激励机制,加大质量奖励工作力度。规范省(区、市)政府质量奖评奖办法,加快制定《国家质量奖励管理办法》,推进国家质量奖励工作。各地两局要联合推动各级政府开展质量奖励工作,完善质量奖励制度和配套政策,把质量安全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

    保安全做到六个严格

   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全系统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监管为民的理念,突出一个严字,做到“六个严格”,严守安全底线。

   严格实施风险分析。要把风险管理作为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机制,把风险分析作为保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全面建立风险监测、风险研判、风险预警和风险快速处置机制,对重大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避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和行业性质量安全问题。要建立食品、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技术支撑体系,探索建立产品伤害监测制度,建立健全国外疫病疫情监测网络,及时搜集风险信息,进行科学研判,有针对性地制定产品监管和疫病疫情防控措施,提高工作有效性。

   严格实施准入制度。切实发挥国内产品生产许可、强制性产品认证、进口动植物产品检疫准入、进出口商品注册备案等准入制度对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保障作用。对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和重要敏感进出口商品,进一步严格准入条件,抬高准入门槛。科学制定审查细则,严格审查生产企业资质,严格按标准审核产品。达不到准入条件和标准要求的,一律不予许可。要完善退出机制,对不能持续满足准入条件、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和整改后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一律撤销许可,强制退出。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企业,要及时报告地方政府,坚决予以取缔。加快完善产品召回制度,扩大实施召回的范围,推动相关立法。对存在缺陷的产品,要监督企业实施召回,拒不召回的要实施强制召回。全系统特别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充分认识食品安全问题的敏感性、复杂性,下最大的力气,全面加强国内食品生产和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今年要在始终保持食品安全监管高压态势的同时,突出乳制品行业这个重点,认真做好乳制品特别是婴幼儿乳粉生产企业的重新审查发证工作,对规模小、生产条件差、质量保障能力弱的企业,要坚决依法淘汰、依法关停,推动我国乳制品行业规模化发展,下决心提高乳制品行业的质量安全水平。

   严格生产过程监管。要切实加强对获证企业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根据不同产品和要求,认真落实分类管理、日常巡查、驻厂监督等措施,监督企业严把原材料进厂、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质量关,监督企业持续满足获证条件,监督企业严格按标准或进口国要求组织生产。要严厉惩处无证生产行为。对在日常监管中发现的各类质量安全隐患,及时拿出整改方案,督促企业整改。对在口岸查验中发现的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问题,要及时通报产地检验检疫部门,督促整改,加强监管。要加强特种设备全过程安全监察,特别是要加强使用环节的监管,加强对电梯、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起重机等涉及公共安全的重点设备监管。全系统要正确处理监管与服务的关系,绝不能借服务之名放松监管,更不能打着服务的旗号变相收费,一旦发现通过签署服务协议等形式向企业变相收费的,要严肃处理,首先追究一把手的责任,绝不姑息。

   严格监督抽查和检验检疫。要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力度,完善全国联动监督抽查工作机制,科学确定监督抽查产品种类,对重点产品要增加抽查频次,扩大监督抽查覆盖面。要加大监督抽查的后处理力度,督促企业抓好整改提高。要加大检验检测标准的制修订力度,完善检验检测标准体系。加强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工作,完善检验检疫法检目录,突出健康、安全、节能、环保等重点项目,加大强制性认证产品和法检目录外商品监督抽查力度,加强对出口非洲、中东商品和进口废物原料的装运前检验等工作。严格出入境人员和进出境动植物产品检验检疫,不断提高疫病疫情发现率和有毒有害物质检出率,严防疫病疫情传入传出。

   严格执法打假。人民群众对假冒伪劣产品深恶痛绝,一些进口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非洲也反映强烈。全系统要带着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和维护国家形象的责任感,重拳出击,严厉打假。要按照国务院的部署,认真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一批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要围绕食品、农资、建材、家电下乡产品、汽车配件、洗涤用品、化妆品、3C认证产品、有机产品和大宗出口商品等重点产品,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打假,深入推进区域整治工作,开展创建优质产品示范区活动。加强市场采购出口商品监管,加强出口货物原产地标记的查验和管理,打击假冒检验检疫证书违法行为,推进电子证书国际核查。严厉打击非法出口行为。加快推进质检系统12365举报处置指挥系统建设,畅通产品质量咨询、诉求渠道,整合信息资源,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监督质量工作,参与质量管理,共同围剿质量失信和违法犯罪行为。对食品消费品的质量安全监管,要切实做到“四个必须”、“五个不放过”:发现企业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必须停产整顿;整改未达到要求的,必须吊销生产许可证;对于违法企业和责任人,必须按规定从重处罚;对于涉嫌犯罪人员,必须依法移送司法机关。查处企业时,要做到原料来源、产品流向未查清的不放过,问题产品未召回、未处理的不放过,不法企业未受到惩处的不放过,企业管理和监管措施不到位的不放过,案件警示教育没有做的不放过。特别是对假冒伪劣绝不能手软,该处罚的要处罚,该曝光的要曝光。

   严格处置突发事件。进一步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完善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国门安全等各种应急处置预案。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在第一时间启动预案,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采取措施,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有效控制事态发展。要按照预案要求,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实战能力。要及时总结应急处置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处置能力和水平。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要学会与媒体打交道,虚心接受媒体监督,理性面对各种报道,主动发布相关信息,争取舆论宣传主动,争取全社会对质检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促发展加大五个力度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全系统要积极寻求发挥作用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从五个方面加大服务力度,促进科学发展、转型发展。

   服务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也是质检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努力方向。一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试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原产地证书、良好农业规范和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促进扩大食品农产品出口。二要围绕工业由大变强,促进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加强质量管理,改善品种质量,帮助企业提高品牌创建能力,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要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支持以自主创新技术和标准为基础形成国际标准。三要围绕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立服务业标准化工作体系,推动认证机构创新开发服务认证,提升传统服务业水平,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服务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狠抓节能减排,质检部门发挥作用的空间很大。一要完善节能减排标准,加快建立碳排放认证认可制度,加快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领域认证实施进度,不断拓展节能减排认证领域,扩大节能产品认证范围。二要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组织开展用能产品能效标识计量监督检查,加快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建设,重点抓好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监管,加强供热计量监管。三要加大对节能产品的国家监督抽查力度,落实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四要加大对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节能监管力度,完善节能监管制度,健全节能技术服务体系,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五要加强对“两高一资”出口商品的检验把关,严格查验进口商品的能效标识。六要引导企业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规范,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

   服务外贸发展大局。一要围绕稳定和拓展外需,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检验检疫职能作用,促进出口结构转型升级,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引导企业培育出口品牌,提高质量档次和售价,在保持“中国制造”优势的同时,形成“中国创造”新优势。继续支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扩大优势食品农产品出口,促进行业自律,防止恶性竞争。二要围绕出口和进口并重、优化进口结构、扩大进口规模的要求,大力支持增加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要能源原材料的进口,积极服务沿边和西部重点地区战略能源进口桥头堡建设。三要围绕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加强质检国际合作,扩大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交流,深化与周边及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拓展与新兴国家的发展合作,积极参与质检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国家自贸区战略的实施。在针对我国贸易摩擦明显增多的新形势下,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加强沟通协调,妥善应对贸易摩擦。同时,积极推动与港澳有关部门建立高层质检合作磋商机制,服务粤港澳区域经济发展。认真落实海峡两岸质检合作协议,推动建立符合两岸实际和满足两岸经贸文化交流需要的制度化质检合作模式。

   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应有之义,是质检工作执法为民的应尽职责。要带着感情执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绝不能让老百姓的利益受到损害。要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不断研究和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产品质量的新期待。通过12365、政务大厅、报检大厅、质检报刊、质检网站等窗口和平台,拓宽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了解利益诉求,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关心的质量问题,确保群众遇到质量问题有处说、有人管、有回音。通过开展“3.15”、质量万里行、春雷护农等活动,加大对关系百姓利益的产品质量监管和执法打假,保障群众消费安全。组织开展计量惠民活动,加大对重点市场计量专项整治。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工作,增强老百姓对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增强老百姓对质检部门的信任。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要积极服务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认真落实总局召开的援藏和援疆工作座谈会的部署;要积极服务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要积极服务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辽宁沿海经济带、珠海横琴新区、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试验区等建设,特别是要加大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生产力状况和发展需求,制定和落实服务区域发展的质检政策措施,特别是通过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资源,合理布局国家质检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快建立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立不同层级的产品质量技术保障体系,扶持当地支柱产业,培育地方特色优势产品,提升产业产品竞争力,满足不同地区产业产品发展的质量保障需求。

    强质检搞好三项建设

   面对严峻挑战和繁重任务,要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质检系统的使命,最根本的是要强身健体,把我们质检的实力做强做大。当前,要着力搞好“三个建设”。

   着力建设法治质检。要认真贯彻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和质检系统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做到有为必有据、有为必有序、有为必有责、有为必有果,努力提高法治质检公信力。一是积极推动法律法规修订工作,加快保障质量安全规章制度建设,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确保质检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健全决策程序,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要全面推行行政审批制度的深层次改革,对现有审批项目进行再清理,切实解决越位、错位、缺位问题,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能公开的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要建立健全行政调解机制,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做好行政应诉工作,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优化质检系统执法形象。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行为。组织大规模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强化依法行政的理念和能力,忠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的违法行为。全面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体系建设,努力探索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量化指标考核体系。四是要从严治检,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巡视和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管,促进全系统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要加强机关内部管理,用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机关运行秩序,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努力提高行政效能。要提高财务管理和经费保障能力,强化项目支出绩效考评,狠抓预算执行进度和质量。要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深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等内部审计工作,建立业务工作质量监察机制,逐步完善督察内审工作体系。要坚持反腐倡廉建设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各项工作。

   着力建设科技质检。全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质检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把质检科技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树立现代科技理念。在全系统大力倡导学科技、用科技之风,突出质检系统以技术执法、凭数据说话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质检科技在推动国家科技进步、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提升质检工作效能中的作用。二是抓好科研创新突破。抓好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进出口商品检验、出入境检疫、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和质量管理、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监管等8个科技领域的创新突破。三是加大科技成果运用力度。要向科技要潜力,向科技要效率,增加质检工作的科技含量,促进监管手段由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变,监管层次由低端向高端延伸,有效解决编制不够、人员紧缺、物力财力不足的矛盾。四是加快技术机构建设和改革。加强总局直属四大院的科研创新能力建设,发挥其在质检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加强系统内国家级技术机构的技术支撑能力建设,使其真正成为与国外技术机构竞争的生力军;加强一线执法技术机构的技术保障能力建设,有效保障质检执法。技术机构要深化用人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技术队伍能力素质,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增强生机与活力。五是大力实施人才强检战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设立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启动海外人才培养计划,着力在人才培养、使用上下功夫,加快培养造就具有世界科研前沿水平的质检科技专家、高层次质检科技领军人才,建设人才强局,为质检事业发展提供人力智力支撑。

   着力建设和谐质检。和谐是时代的主题,是质检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全系统要着力增强内外部的和谐,加快形成合心、合力、合作的局面。一是增强内部和谐。全系统要加强质检文化建设,把建设和谐质检作为重要内容,进一步推进队伍融合、资源整合、工作联合,做到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要深入挖掘质检核心价值,营造良好人文环境,努力提升质检软实力。要在总局成立10周年之际,组织开展质检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和一系列文化活动,包括召开大质检文化理论研讨会、组织全系统文艺汇演、创作质检文艺作品等,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二是增进外部和谐。质检事业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各级质检部门都要自觉把质检工作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接受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该当主角时决不推诿、勇于负责,该当配角时积极配合、全力以赴。质检部门是重要的涉外单位,在国际合作中,也要本着互利共赢、坦诚务实、有理有节的态度,树立起中国质检负责任的形象。建设和谐质检必须加强质检宣传,要借助各类媒体全方位宣传质检工作,加大新闻发布特别是质量监管信息发布力度。从今年起,总局每月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各地两局也要积极召开,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通过媒体宣传质检工作,公布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缺陷产品召回信息、执法打假情况和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信息,曝光质量违规企业“黑名单”,发布消费警示信息,保障人民对产品质量安全的知情权,树立质检部门维护广大生产者、消费者利益的正面形象。

   做强质检,必须做强基层。全系统今年要把基层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继续做好基层能力建设达标工作,集中抓好基层监管单位整顿和建设,通过“一转变五加强”,努力建设一支与监管工作需要相适应的监管队伍,大力提高基层监管能力和水平。“一转变”就是要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重心向下、从严监管的指导思想。“五加强”就是加强一线监管力量,确保质量安全有人抓、有人管;加强监管人员教育培训,真正使监管人员有素质、有能力;加强经费投入和技术装备建设,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为基层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技术装备;加强监管制度建设,切实发挥规章制度的指导规范作用;加强责任落实,把各项监管责任落实到岗、到人,确保责任可倒查、追责能到位。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