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进质量强省战略

2020-12-14 11:13:17 中国质量报

□ 马 骥

质量是发展之基、转型之要、立业之本,当前,青海省正处于冲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乘势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抓好质量工作、提升质量水平,对于更好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抓“六保”促“六稳”,奋力推进“一优两高” 、建设“五个示范省”、培育“四种经济形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受自然、地域、经济等客观因素影响,青海省经济总量小,且大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末端和价值链低端,附加值低、自主品牌少、质量竞争力不强,同时也面临着环境容量不足、资源约束趋紧等现实问题,走传统的数量扩张型路子既无优势,也难以为继。要在全国区域发展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彰显新作为,就必须坚持以质为本、以质取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供给体系,下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坚定不移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从4个维度深入推进“质量强省”战略,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觉 果 摄

质量是国民素质的综合表现。质量反映了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也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要提高思想认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决策部署,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价值导向,坚定不移走质量强国之路,以全面提升产品、工程、服务、环境四大质量为突破口,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为关键点,以过硬的质量推动经济发展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为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全省质量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要坚持质量第一。要牢固树立质量强国的理念,坚定不移推进标准化战略,立足青海优势,在盐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高原现代生物、新兴畜牧业等领域参与行业、国家、国际的标准制定,掌握更多的话语权,推动全省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升质量竞争力,助力青海发展进入快车道。

要秉持效益为先。发挥好国内超大市场的优势,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更加把握好速度和质量的平衡,以质量提升对冲经济增速的放缓,以高质量保障高产出、高效益、高水平,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要深化质量创新。面对经济发展新趋势,必须加大科技投入,用好科技这个有效杠杆,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要加强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创新提供技术支撑,以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发展水平,让质量和效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强音”。

质量是企业经营的主体责任。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的立身之本,而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产品质量的责任主体,这就决定了企业是质量建设发展过程的领衔主角。

要强化质量意识。把质量工作摆在自身发展的战略位置,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法治意识、诚信意识,努力将诚实守信、追求卓越的质量精神转化为企业的行为准则。通过强化质量意识,统一思想、增强自觉,推动企业在提质增效上下苦功夫、下真功夫,全力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

要严格主体责任。建立企业质量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全面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落实企业质量主管人担负起质量安全的直接责任,严格实施企业岗位质量规范与质量考核制度,实行质量安全“一票否决”。严格执行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制度,健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全面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要提高管理水平。大力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和现代质量管理方法,广泛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质量比对、质量风险分析、质量成本控制等质量活动,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切实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升质量竞争力和制造业综合指数,注重实体经济发展,通过质量改进,生产和培育出更多更好的“青海制造”。

要履行社会责任。强化以确保质量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建立健全履行社会责任的良性机制,践行质量承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不断树立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群众负责的良好形象,用责任诠释企业担当和使命,真正通过质量为经济发展积蓄不竭动力。

质量是幸福生活的基本底线。质量安全是民生保障的基础,也是推动共享发展必须牢牢守住的基本底线。

要增强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无禁区”的观念,进一步完善政府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着力构筑政府统筹协调、部门依法监管、企业落实责任、社会共同监督的质量安全工作机制,不断增强质量安全监控防范能力,真正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用得称心、住得安心、行得舒心,让更多的质量发展成果体现在民生改善上、展现在全面小康中。

要加大惩治力度。严格遵守国家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特别是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安全、农产品、特种设备、重点消费品等领域的突出问题,要重拳出击,铁腕整治,真正实现对质量违法行为“零容忍”,坚决守住质量安全底线,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要突出监管重点。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监督抽查制度、风险监测体系,做到防范风险于未发、消除隐患于未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夯实部门监管责任,畅通质量投诉举报渠道,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把质量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要创新管理方式。积极推进政府质量监管体制改革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加快完善事中事后和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体系,构建“放管服治”四位一体质量提升工作新格局;坚持放管结合,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消费诚信、社会诚信,让诚实守信蔚然成风,失信悖德寸步难行,让质量发展带来更公正、更安全、更美好的“民生福利”。

质量是全体社会的共同责任。开展质量提升、推进质量强省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组织和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坚持齐抓共治,营造质量工作良好氛围。

要完善工作机制。坚持把质量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要求,严格落实质量工作责任制,将质量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纳入对地方政府目标考核体系,深化政府质量奖励制度,切实把质量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要凝聚工作合力。质量既是“产”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质量主管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主动履职,持续加强质量基础建设,发挥好质量工作“主力军”作用,努力构建大质量、大监管格局,推动质量发展迈向新境界。

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宣传的主渠道作用,加大对高质量发展的宣传,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匠心价值、重视匠心人才的发展氛围,全方位推介优质产品和服务。

要弘扬质量文化。注重发挥各类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弘扬企业家精神,倡导工匠精神,推动文化在质量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形成“人人都来监督质量、人人都来改进质量、人人都为质量建设作贡献”的良好社会氛围,让质量发展成果在青藏高原处处繁花似锦、四季如春。

(作者系青海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2020年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在 ...

  • 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英川镇英川村新 ...

  • “中国质造—扶优计划”正式启动

  • 推进检验检测学科建设 服务新发展格 ...

  • 重庆市长寿区市场监管局开展特种设备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