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推进检验检测学科建设 服务新发展格局

2020-12-11 11:36:12 中国质量报

□ 李怀林

前不久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擘画了今后5年到15年的发展蓝图。同时也明确指出,我国发展面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内发展不平衡、创新力不足、城乡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统筹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面对新的发展格局,全国检验检测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应当积极履行职责,有所作为。

一、认清发展形势,把握政策机遇

面对国际新形势和国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党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决策的提出,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基础上的重大调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形成“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对我国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中等收入人口已达4亿,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0.6%。随着广大农村脱贫目标的实现,我国消费结构和需求水平逐步迈向中高端阶段,其购买力绝对规模世界最大。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新冠肺炎疫情又加剧了全球化格局的逆变,使我国业已构建的面向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遭受创伤,所以我们需要着眼于扩大国内需求为主体,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以保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展双循环构建新格局,就是要立足于内需的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其最重要的就是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在今后的战略安排中,我们可能更多地要利用国内的资源。当今世界,大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都不高,2019年,日本的对外依存度为28%、美国为19.7%、中国35.7%。所以,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之路,是中国真正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内在要求。国内实现良性循环,就能更多的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和形成合作新优势。在新发展格局建设中,要做好应对一系列风险挑战的准备,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做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检验检测行业是为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重要力量,是产品、服务、环境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应用检验检测科技手段,保障生产、服务和生态环境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维护消费公平,是检验检测行业的神圣职责。面对新形势,检验检测机构要主动融入发展大局,主动作为。国家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行双循环战略,在保持一定规模和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结构、效益和安全,要走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之路,把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同时要高度重视调结构、保安全。中美贸易纠纷的关键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建设制造强国,必须依靠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的长久战略来支撑。国家在新发展格局战略的指引下,将会出台相关政策和支持措施。检验检测领域是高技术服务业,也是知识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行业,必须始终紧跟国家发展战略。检验检测机构要认清新形势、研究新需求、发展新技术、提供新服务,及时捕捉市场动向,提早谋划发展方向。特别是随着国内大循环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市场对于消费的产品供给、服务提供都将有新的要求,进而对检验检测新项目、新技术、新标准、新方法、新设备产生更大更多更高需求。检验检测机构要在人才、技术、服务、装备的配置方面适应市场这一新变化新需求。

二、依质量求生存,靠服务创品牌

双循环新格局是中国当前发展的总方向总基调,也是一个长远发展战略。目前我国检验检测行业拥有4.7万家机构,从业人员达百万,是世界上检验检测机构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制造、中国服务、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坚强卫士。检验检测行业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检验检测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现有检验检测机构与外国同类机构相比较,还存在品牌影响不大、市场竞争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同时小、散、弱问题,投入问题,人才匮乏等问题十分突出,多而不大,散而不强。

面对开放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检验检测机构必须坚持质量取胜和品牌战略,特别是在与具有百年历史的、管理成熟的外国同行竞争中,中国的检验检测机构始终要牢牢抓住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这个牛鼻子,要把追求检验检测高质量作为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政治责任来担当。检验检测机构在落实国家双循环新格局战略中,要着力提升服务质量,提升创新能力,提升人员素质,提升管理水平,提升品牌影响,走“专”“精”“新”的科技发展之路,立足国内巨大市场和不断涌现的新需求,立足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合作,通过市场化良性竞争,锻造出一批多层次、广领域、专业化、大而全、小而精、品牌影响力强、快速满足新需求的检验检测精锐队伍。要视客户为上帝,依质量赢得客户,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久久为功,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每一次取样、每一次检测都要严格遵守标准、方法、规程,要视检验检测工作质量为生命,为客户提供优质增值检验检测服务,创造检验检测行业独特文化和精神,并矢志不渝地坚守。只有这样不懈努力,才能树立自己的品牌,有了品牌就有了市场,就能赢得客户的信赖。

三、推进学科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科学技术是检验检测行业发展的基石。我国众多的检验检测机构,聚集了大量的各学科专业的技术人才,集中了大量的年轻有为、充满活力的有志青年,各机构的管理者也是有理想、有追求、有责任担当的领导人才,是一支宝贵的科技队伍,这是中国检验检测行业做大做强的基础所在。众多检验检测机构,要想做大(规模、质量),做强(产品业绩、品牌、价值),做久(愿景、价值观、使命、文化、治理体系),就要形成与众不同的创新文化,有超越别人的管理能力,更要担当起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双重使命。面对新形势、新格局,检验检测机构要发挥科技人才聚集、能敏锐掌握市场动态的优势,在做好检验检测服务的前提下,加大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的横向联合力度,不断研发创新检验检测科学技术,以颠覆性思维创新改革传统检验检测工作,大力推广“AI+检验检测”技术革新,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造检验检测全新科技、全新方法、全新程序。比如将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掌脉识别、AI等新技术融入到日常现场采样、客户识别、过程记录、分析测试、样品比对实验、信息统计分析、报告传递、标识防伪等环节,利用AI超强学习力和“循规蹈矩”的特性,开发出能现场自动采样、自动检测分析、实时出结果的新型检测机器人等设备,来减少人为误差,降低管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中国检验检测学会2020年6月经过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国家民政部核准进行了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新的理事会坚持党的领导,回归学术团体初心,走出正确的发展路子,开创新局面、树立新形象、创造新业绩。本届理事会确立了新的宗旨: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学风,团结和依靠检验检测机构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推进学科建设,提高检验检测科技水平,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市场公平竞争,服务市场监管工作。本届学会确立了几项长期坚持的重点工作任务:一是办好每年一届的学术年会,将其办成行业学术争鸣的名牌年会;二是办好检测科技期刊,力争办成专业核心科技刊物;三是建好学会公众号和网站,成为检验检测科技工作者交流平台;四是办好两年一届的科学技术奖评选;五是做好相关领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人选推荐工作;六是组织推选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光华工程科技奖;七是从2021年开始编辑发布年度《中国检验检测学科发展报告》;八是推进检验检测学科理论研究创新建设、人才专业水平提升,推动检测设备国产化发展和国际合作交流。

中国检验检测学会将依托会员单位,团结和依靠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和相关学科组织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学会宗旨,致力于搭建好交流合作平台,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特别是在国家关于检验检测服务业市场化、集约化、规范化发展的政策指引下,在科技创新、提升服务水平、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今年,市场监管总局已经将检测服务业纳入了“标准领跑者”实施的重点领域,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标准领跑者工作机构的支持下,积极推动检验检测标准领跑者评价工作,为检验检测机构品牌建设提供了一条新路径。中国检验检测学会是全国检验检测科技工作者之家,是广大检验检测科技工作者价值理念的共同体,我们所从事的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履行的是为国家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的重要使命,面对构建发展新格局的挑战,肩上的担子更加繁重,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全国检验检测科技工作者有信心有责任共同努力,抓住机遇,更好地服务于发展新格局。

(作者系中国检验检测学会会长)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年“爆雷”逾百家 房东和租客自行“ ...

  • 国产奔驰GLC L SUV外观设计 ...

  • 新能源汽车下乡云南站活动启动仪式在 ...

  • 贵州省发布《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 ...

  •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临淮镇镇政府积极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