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五版>>

中国汽车企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报告出炉

2019-11-27 09:51:52 中国质量报

中国汽车企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报告出炉

智能网联新车渗透率明年将达51.6%

本报讯 (记者王 辉)近日,每日经济新闻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AI智能下的汽车产业裂变——中国汽车企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目前车企工业APP应用与发展基础薄弱,应用率仅为26.5%。工业APP应用来源主要靠外包购买,仅有23.2%的工业APP来源于自行开发。另外,车企数据价值提取广度与深度不足有待加强。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目标、新内容、新要求。过去十年,两化融合作为长期坚持的重要战略,经历了“理论-实践-理论”多轮次迭代循环,逐步形成一套应用于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水平测度和诊断对标的评估体系框架,并积累了详实的企业数据案例。

《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两化融合参评企业数量已超过16万家,覆盖国民经济三次产业100余个细分行业。同时,汽车两化融合参评企业数量已达4200余家,涵盖不同规模和不同区域的整车制造和零部件制造厂商。

目前,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技术已经成为车企布局的重点。这是因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行业和相关服务领域具有丰富的应用种类和场景,包括车企利用聊天机器人进行智能客服、通过算法基于车主的驾驶行为进行风险评估和保险服务等。

从行业市场空间来看,人工智能产业前景广阔。根据IDC(国际数据公司)此前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跟踪》,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17.6亿美元,至2023年将达到119亿美元。

《报告》指出,两化融合中存在不足。据悉,目前车企工业APP应用与发展基础薄弱,应用普及水平和供给能力亟待提升。汽车企业工业APP应用率仅为26.5%,略高于全国平均值(19.1%),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工业APP应用来源主要靠外包购买,仅有23.2%的工业APP来源于自行开发,汽车行业工业APP商用公有模式发展潜力巨大。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所副所长马冬妍介绍,研发设计环节是汽车企业工业APP应用场景中的主要短板。汽车企业工业APP应用场景主要分布在生产制造环节,其次为经营管理、运营服务,研发设计的比例最低,仅为38.3%。

《报告》提出,目前车企数据价值提取广度与深度不足有待加强。汽车行业普遍重视大数据开发利用,但与大数据融合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提升。80%以上的整车制造企业能够在某一领域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决策支持,但从工业企业各个主要单项业务来看,实现的企业占比并不均衡,企业基于数据开展决策优化的覆盖范围尚不全面。2019年,汽车企业在不同业务范围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并综合分析的比例并不均衡,库存财务、采购、销售、生产和成本环节的应用比例相对较高,绩效、竞争情报、市场趋势等环节的应用比例较低。

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同时,智能网联汽车也正在快速渗透。《报告》数据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正快速渗透。2018年智能网联新车型渗透率达到31.1%,相较2016年增长近5倍。与此同时,智能网联功能正由高端、豪华车型向普通车型渗透。2018中国品牌智能网联新车型渗透率达到35.3%,相较2016年增长15倍。眼下,无论是跨国车企,还是国内主流车企,亦或是造车新势力,都有搭载最新研发的智能网联技术成果的车型落地。智能网联技术,成为这些车型的销售亮点。2019年,智能网联汽车潜在客户下单渗透率预计达到36.4%。《报告》预计,随着智能网联新车型的加速投放市场及潜在消费者对于智能网联认可度的提升,智能网联新车市场渗透率还将进一步提升,预计到2020年渗透率将达到51.6%。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报告》认为,受市场引导,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未来将向着人工智能化、尺寸小型化、成本低廉化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

《报告》认为,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传统工业产品被附加了更多的智能化元素,智能产品的兴起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大效益,消费者的消费对象也从单一的功能产品向消费“产品+服务”的全套解决方案延伸。

这种变化与目前汽车行业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不无关系。一方面,传统车企正在面对核心业务利润不断下滑,品牌价值弱化的压力;另一方面,云计算、物联网、5G、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正在飞速进入汽车产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