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推动高质量发展 引领高质量发展

2019-10-14 10:00:30 中国质量报

□ 本报记者 徐 风

金秋十月,在全国上下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第50个世界标准日如约而至。从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这一年,我国的标准化工作在实现多点突破的同时,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全面推进。

深化改革顺利推进

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取得进一步的成果,基本建成结构合理、衔接配套、覆盖全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标准体系的第三阶段任务顺利推进,为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年来,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更加精简优化,强制性标准进一步整合精简,推荐性标准进一步优化,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审查、协调力度加大,标准质量明显提高;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不断发展壮大,团体标准活力不断释放,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全面推行;地方标准化综合改革持续深化。

标准化在各个方面取得的成绩不胜枚举。产业标准化工作持续有力推进,社会事业标准化工作进程明显加快,生态文明标准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理标准加快创新,地方标准化工作推陈出新,标准国际化工作水平稳步提升,标准化科技创新不断强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国际标准化贡献不断增强,标准化开放合作扎实推进,中国标准“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截至目前,我国承担ISO/IEC技术机构领导职位72个,ISO/IEC技术机构秘书处89个。

标准化工作各方面成绩的取得,与标准化管理的科学密切相关,标准化管理的效能逐渐彰显。完善了标准制修订流程,完善了技术组织管理机制,标准制修订效率明显提高,国家标准立项周期相比改革前缩短了50%,审批发布周期缩短了40%。

体系建设全面展开

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总体目标之一,就是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这项工作在国务院部署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2015年就开始了。2019年是标准体系建设年,加快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是标准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建设更加先进适用的标准体系在方方面面都取得进展。农业农村标准体系紧密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产业扶贫,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开展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完善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食品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按照最严谨的标准要求,加快制定了一批覆盖面广、适用性强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同时开展了食品质量国家标准清理工作。推进消费品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评估,加快构建消费需求旺盛的新型消费品标准体系,开展个性定制消费标准化工作,以标准升级助推消费升级。加快完善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大幅提升装备制造业标准整体水平,开展国家高端装备标准化试点。加快健全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实施服务质量安全标准守底计划,在养老机构安全、教育装备、金融风险防范等领域制定实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充分发挥强制性标准在保障服务基本安全方面的作用。此外,家政、旅游、文体休闲等服务消费领域标准体系,支撑了消费提质扩容。

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的工作中,《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系列国家标准为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工作提供指引,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以及文体服务保障的总体要求,查缺补漏、急用先行,下达了一批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制修订项目,为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奠定基础。营商环境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开展了营商环境相关标准要素提炼分析工作,将以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公平竞争环境和消费环境为目标,逐步建立健全营商环境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发展行动指南(2018-2020年)》,组织下达专项计划,修改计划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

高质量发展基础奠定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的量的扩展,转入注重质的提升。高标准引领,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一年来的标准化工作更加注重顶层设计,更加注重体系结构优化,更加注重标准的质量效益,更加注重服务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全方位对外开放。

标准化工作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中国标准2035战略的研究,借助国家高端智库,围绕解决制约标准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围绕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的需要,提出我国标准化发展的路径、措施。

标准化工作更加注重标准体系结构优化,成为建设高质量标准体系的关键举措。值得称道的是,标准化准确把握了“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关系,把握了“兜底线”与“拉高线”的关系,使标准在保安全和促发展中发挥“双轮驱动”作用。

标准化工作更加注重标准的质量效益。一系列措施的推出,不仅进一步保障了标准本身的质量,标准的实施应用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标准化工作更加注重服务于高质量发展。覆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以及社会事业等各方面的标准体系在加快构建,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标准的有效性,促使标准的权威性、民主性、实用性、科学性等基本属性不断彰显,以高标准助推高质量发展。

标准化工作更加注重全方位对外开放。吸纳更多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制定高水平标准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随着开放的程度更大,标准的公认度更高,标准的应用范围更广,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也会随之增强,提高了世界各国对我国标准认可度,推动了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的相互兼容。

截至国庆前夕,我国共有国家标准36877项,备案的行业标准62262项,备案地方标准37818项,团体标准9790项,企业自我声明公开的标准有114万项。我国已经组建了全国标准化的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达到1321个,专家有近5万名,承担国际标准组织的秘书处达到89个,主导制定国际标准583项,国际标准组织注册的中国专家近5000名。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