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记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

2019-10-14 09:43:14 中国质量报

奋斗,书写标准新篇章

——记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

70年筚路蓝缕,70年薪火相传,70年不懈奋斗。

近年来,湖北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坚定不移实施标准化战略,深化标准化改革,推动标准有效供给,促进了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湖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13场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为推动湖北制造、湖北标准走向世界舞台,该省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湖北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创新的意见》和《湖北省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全面推进标准化战略实施,全力推进标准化工作深化改革,不断提高标准供给水平。目前,现行有效的省级地方标准达1185项,强制性地方标准由56项精简至16项。2019年,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国光谷)高分通过国家验收,成为湖北省标准化工作改革创新的又一个标志性成果。

在湖北标准化事业创新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代又一代标准化工作者薪火相传,在不懈奋斗中创造出时代伟业,为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以下简称湖北省标质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 吴 焱 左罗一承

本报记者 张 华 文/图

聚焦融合发展,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近年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迭起,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们也面临着事业转型发展、适应新常态的机遇和挑战。”湖北省标质院院长梁薇说,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市场监管局的领导下,湖北省标质院围绕全省20个千亿元产业建设目标,聚焦全省“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致力质量提升,始终秉持“以一流的体制机制、打造一流的科研团队、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树立一流的品牌”的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国光谷)、全国首批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试点、国家OID注册(湖北)中心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为实现转型发展夯实基础技术支撑。

对标“国”字头标准建设创新基地。2016年7月获批筹建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国光谷),其建设目标是成为以标准为纽带促进互通互联,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区域发展战略的载体;成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与标准化深度融合,以标准供给侧改革促进质量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器;成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化成果、标准化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成果的孵化器;成为推动产业“高端化、特色化”加速国际化的耦合器;成为标准化与质量技术、人才以及信息资源要素奔流涌动的容纳器;成为推动大标准、大质量理论研究与学术论坛的高地。其组织架构为七大板块,即数字标准馆服务功能区、标准化科研功能区、标准化成果转化功能区、标准化国际合作功能区、标准化学术论坛功能区、产业(技术)联盟标准化服务功能区、标准试验验证功能区。

湖北省副省长杨云彦(前排右二)及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邹贤启(前排右一)调研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国光谷)。

据介绍,为推动湖北省经济发展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对接,2017年4月,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国光谷)投入运行,成为国家首批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试点项目。近3年来,该基地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着力把湖北创新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规则竞争优势,推动建立了“标准—检测—认证”一站式服务模式,成立了多个产业标准联盟,在服务重点产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7月12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国光谷)以高分通过市场监管总局验收。在湖南长沙举行的验收会上,专家组一致认为,该创新基地坚持开拓创新,搭建联通企业与行业的桥梁,提升区域内相关产业在全国标准化工作中的影响力;特别是在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方面,推动制定了206项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在服务重点产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中国光谷共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47项、国家标准412项、行业标准524项,相比示范区建设前主导或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研制数量增长85.3%。此外,还承担了4个国家级标准化试点、6个省级标准化试点、3个市级标准化试点。共有8个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6个分技术委员会落户东湖高新区。

以标准打破国外垄断护航“中国制造”。为增强我国光电子产业原材料的话语权,湖北省标质院利用创新基地搭建的TC/SC工作站,为企业与标准化委员会提供在线的标准供需对接服务,如协助晶星科技公司开展二氯二氢硅和四氯化硅技术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工作。转化形成的《电子工业用二氯二氢硅》和《电子工业用四氯化硅》两项国家标准,填补了我国缺乏半导体原材料生产工艺和分析检测技术的空白,改变了我国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行业受制约的局面。该标准将改变目前先出口再进口的曲线模式,预计每年能为国家节省进口二氯二氢硅总额约1亿元,节省进口四氯化硅总额8.5亿元。

以标准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促进传统锻造耗能产业转向全球产业链条中的高附加值产业,解决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在标准研制和标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湖北省标质院多次组织相关专家深入企业,通过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和基地标准供需服务的线上服务平台,成功解决锻造企业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严重、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偏低等难题。转化形成的《模锻件数字化车间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功能要求》《模锻件锻造过程信息追溯通用要求》《汽车复杂锻件余热利用技术规范》等系列湖北省地方标准,固化了锻造领域智能化生产的技术路线,推动智能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湖北省汽车零部件锻造领域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的道路。该项科技成果及其配套项目竣工投产后,可促进相关锻造企业运营成本降低23%,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2.6%,生产效率提升36.4%,能源利用率提高46.3%。

以标准塑造湖北行业领先地位。网络直播是近年来发展迅速、市场规模急剧扩张的新兴产业。在武汉,以斗鱼直播为龙头已形成了全行业完整的产业链。为解决该行业无标准可依、乱象频出的现象,湖北省标质院推动斗鱼直播联合武汉高校,以及软件、新媒体行业等研制发布了《网络直播平台管理规范》和《网络直播主播管理规范》。这两个网络直播团体标准,包含直播平台的主播监控、账号监管、平台巡查等,以及主播的着装要求、准入标准、直播内容等方面的规范。作为我国正式出台的首批网络直播团体标准,对推动直播行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有着重要意义。同时,“网络直播标准发布”的热度,使湖北网络直播产业成为了行业引领者。

提升服务水平,助力治理能力现代化成效斐然

在加速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中,湖北省标质院围绕省委、省政府改革重点,找准切入点,着力提升做好政府公共服务产品的能力,不断为政府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标准化公共服务产品。围绕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热点,积极开展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相关标准化项目研究以及标准研制。这些公共服务产品几乎覆盖了公共安全、社区治理,以及养老服务、母婴护理、志愿服务、农村公共服务、政务服务、机关事务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所有重点领域。

积极服务全省中心工作获肯定。近年来,在事项上网、平台融合、信息共享、线上线下服务同步应用等方面,湖北省标质院提供了有力的标准化技术支撑,以标准化引领支撑,保障全省“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一张网”实现“一门一网一次”,并以“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化为牵引,作为全省“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工作专班成员,助推政府数字化转型。此外,该院还积极参与“厕所革命”建设项目。

中国工程院“中国标准2035”调研组调研湖北标准化工作。

服务社会事业标准化形成湖北特色。湖北省标质院为湖北省大冶市陈贵镇实施国家建制镇标准化试点项目提供技术支撑,有效推动了该镇产业转型升级,综合实力一跃成为湖北首强镇,连续5次蝉联“全国文明镇”。支撑湖北机关事务管理标准化工作在全国机关事务管理系统中树立标杆,4次在全国机关事务管理工作会上作典型发言;推动湖北建立和完善了省民政标准化工作领导、协调、督办机制,主导民政领域的国家及行业标准研制工作。

以标准支撑“绿色咸宁”转型发展。在“绿色咸宁”建设试点的基础上,湖北省标质院协助其建立了“绿色咸宁”标准化体系框架,开展相关地方标准研制及标准化试点创建。2018年,该市空气质量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中位居第19位,是全省唯一入选“20个空气质量相对较好城市”的地级市;通过推动实施公共交通安全、节能、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在中部六省中第一个实现全部纯电动公交运营,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城市公共交通标准化试点市。

推动党建标准化落地落实。湖北省标质院坚持将党建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成效来,不断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真正做到融合与同步,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党委八个支部的支部书记原则上由部门负责人担任,使“一岗双责”在基层支部落到实处,层层压实“两个责任”,加强了党对队伍建设、业务发展的全面领导。以党建工作标准化试点建设为契机,建立党建园地,重点强化“三重一大”监督制约和“两个责任”的有效落实,不断健全从严治党的工作体系,将硬约束变为明确的具体指标,用制度和标准固化工作经验与成果,将党建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转换为标准体系,探索出一条可推广、可复制的基层党建工作经验。

加强国际合作,为湖北改革开放提供标准支撑

近年来,湖北省标质院持续加强对优势特色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和国际标准的研究布局,以务实行动落实《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5-2017)》和《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不断增强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力度,努力完善国际标准化交流合作机制,活跃国际标准化工作氛围,拓展国际标准化渠道,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深度参与,重点示范,积极推动湖北标准“走出去”。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国光谷)落地,辐射中部地区,引领湖北地区农业、水利工程、路桥工程、货物服务贸易、金融、医药卫生、文化等领域落实“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合力推动产品服务标准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升湖北品牌影响力成为共识。研制《湖北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标准化情况的调研报告》,起草的《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湖北行动计划(2018-2020年)》,获省政府办公室批复发布;派出科研骨干出国培训、参加国际会议11人次,积极带领企业深入参与国内外相关TC/SC活动,极大地提升了湖北产业的话语权。

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詹永杰(右四)带队访问阿根廷标准与认证协会。

深化合作,有效供给,落实标准联通“一带一路”。湖北省标质院通过加大合作力度、扩宽合作渠道,强化优势特色领域国际标准研制力度,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及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提高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目前已与BSI(英国标准协会)、AFNOR(法国标准协会)和SESEC(欧盟标准化机构驻华办事处)签订了合作协议;与IEEE(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签署合作意向书;与UL(美国保险商实验室)标准开发组织、ISO/TC268城市可持续发展技术委员会建立了合作联系,前后培育10多项国际标准提案和国际标准。此外,湖北省标质院还与ISO/TC 268城市可持续发展技术委员会合作,推动湖北省咸宁市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标准化城市联盟”发起成员之一,咸宁地区林下产业经济成为ISO 37101《城市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的试点案例。

精准发力,龙头引领,抢占国际标准制高点。湖北省标质院围绕着激光器、高端装备、智慧城市领域,聚焦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对技术标准的需求,打造创新技术和产品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孵化器。其带领锐科激光、华工激光、光迅科技、楚天激光、科威晶等光谷龙头企业制定的国际标准《IEEE P2066大功率工业激光器安全规范》和《IEEE P2067光纤激光器参数要求和测试方法》,于2018年“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暨论坛上正式启动制定工作。这两项标准将推动湖北激光产业进入国际激光行业技术规则制定圈,在加深激光技术交流合作的同时,提升湖北激光产业的技术话语权和国际知名度。

湖北省标质院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观“清风颂”湖北省直机关第四届廉政书画作品展。

为助推湖北智慧建筑企业将先进技术和项目经验转化为产业发展前端优势,湖北省标质院联合智慧社区标准化领域的全球领先机构英国标准协会(BSI),与中建三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智慧社区管理框架PAS标准制定项目,项目被纳入中英两国标准合作框架。

不懈奋斗书写时代荣光。近年来,湖北省标质院先后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青年文明号”“湖北省青年文明号”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17年,在“质量之光”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全国十大卓越技术机构。同时,还获得了原质检总局颁发的“科技兴检奖”和国家标准委颁发的“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被评为生产型服务业湖北名牌。该院翻译欧盟委员会发布的“蓝色指南”,获得国家标准委和欧盟委员会的认可和嘉奖,获颁2018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湖北省标质院正以全新的面貌、昂扬的斗志、拼搏的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以改革促发展,为建设一个充满活力、具有实力和影响力的科研院所的宏伟目标而继续奋斗。

(策划:吴杰鹏 许钦祥)

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是直属于湖北省市场监管局、从事标准化与质量研究和服务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经过40年的艰苦奋斗,目前,已拥有一大批从事标准信息管理与标准化研究服务的专业技术人才。院本部办公面积约3200平方米,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国光谷)办公面积3300平方米,主要职能包括跟踪收集国内外标准制修订信息、开展与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标准文献馆藏资源建设、WTO/TBT通报咨询、标准化科研与成果的推广、“质量强省”战略的技术支撑、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国光谷)的建设、缺陷产品管理技术支撑、商品条码技术推广与应用,可为用户在线提供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万余件标准文本信息和140万余条标准题录信息。

此外,该院还加挂有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湖北分中心、湖北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国家OID注册(湖北)中心以及湖北省条码标识质量监督检验站、湖北WTO/TBT通报咨询中心、湖北省光谷标准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湖北省地理标志产品技术服务中心等牌子。

近年来,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申报并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40余项,主持并参与研制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130余项。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