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河南省新郑市掀起质量强市示范市创建热潮

2019-09-26 10:52:22 中国质量报

激活质量基因 打好提质组合拳

河南省新郑市掀起质量强市示范市创建热潮

□ 宋晓霞 杨林青 本报记者 孙中杰

近日,记者从河南省新郑市全市工业科技质量强市暨创建全国创新型县市和全省质量强市示范市工作会议上获悉,新郑市今年1~8月份主要工业增加值增速为8.1%,在全国工业百强县(市)排名第33位,位居河南省第一。新郑发展“加速度”的背后,是一座城市激活“质量”基因,重视质量、追求质量、崇尚质量的真实写照。

据了解,近年来新郑市抢抓郑州国家中心城市、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重大机遇,全力建项目育产业、抓创新促发展、强质量树品牌,工业经济、科技创新、质量强市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2018年新郑全年主要工业增加值增速5.7%;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排名第48位,位居河南省第一;新注册商标4587件,商标拥有量保持河南省县(市)首位;市场主体达6.3万家,居郑州市县(市、区)首位;新港产业集聚区被评为省产业集群商标品牌培育基地;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0项、行业标准15项;食品抽检合格率98%,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61%。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新郑市政府起草了《新郑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制定了一系列的奖励政策,对本辖区内获得中国质量奖、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的单位分别给予300万元、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获得新郑市市长质量奖的单位给予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制(修)订且经批准发布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分别给予500万元、100万元、40万元、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目前,新郑市财政累计发放质量强市各类资金、奖金近2000万元。

记者从会议上还了解到,新郑市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扩、帮、转、引、新”的思路,一手抓现有企业做大做强,一手抓招商引资,努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立足“扩”,支持好想你健康食品、遂成药业等优质企业理清发展思路,增品种、拓市场,提升核心竞争力,持续壮大现代食品制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立足“帮”,全力实施“一企一策”“一业一策”,精准帮扶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立足“转”,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处置“僵尸企业”,积极推动建材、水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传统产业竞争新优势。立足“引”,紧盯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招引一批税源型、科技型、龙头型项目,切实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立足“新”,加快培育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实施“芯”“屏”双轮驱动,以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终端为重点,加快推进耀德电子等重点项目建设;以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器、智能测控装置为重点,积极发展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推动现有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壮大规模,迅速集聚产业发展新优势。

新郑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志峰指出,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打好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提质“组合拳”,围绕“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产业链、服务链、创新链”做文章,在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培育、科技研发投入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一次不用跑”为目标,大力推行“不见面审批”“不见面服务”,实现“一件事情、一套资料、一个流程、一次办成”,全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马志峰强调,各级各部门要以创建河南省质量强市示范市为抓手,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坚持严字当头,加快构建新型市场监管体系,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体系建设,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应急体系建设,高效处置各类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尤其是质量强市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建立健全领导机构,科学指导创建工作高效开展。对跨部门、交叉性的工作,要积极沟通、协商研究,坚决杜绝责任悬空、推诿扯皮现象。对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显著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表彰奖励,对责任不落实的相关单位及责任人严肃问责,切实激发各单位创建工作积极性。

针对当前新郑市存在的质量品牌竞争力不强,标准创新能力不强,对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质量技术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马志峰要求各级部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9月17日在郑州调研重要讲话精神,把质量强市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推动新郑市经济由量大转向质强,早日成为河南省质量强市示范市,为新郑市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名片。

会议还向河南航天液压气动技术有限公司、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郑州雪麦龙食品香料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新郑市供电公司等4家单位颁发了第6届新郑市市长质量奖。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莳伊)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