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湖北省宜昌市推进高质量发展侧记

2019-07-26 09:38:49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峡尽天开朝日出

——湖北省宜昌市推进高质量发展侧记

□ 田 力 罗述圣 邱 勇

本报记者 张 华

“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首站来到宜昌市,对宜昌破解“化工围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培育生态小公民等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近年来,宜昌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改革发展“四个着力”“四个切实”的殷殷嘱托,突出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和高质量发展两大重点,认真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奋力谱写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从2.4%到8.2%

盛夏时节,宜昌枝江市姚家港化工园区,桩基施工、地下埋管、锅炉安装正在火热进行。

这是正在建设的湖北三宁化工搬迁转型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在安全环保、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等方面均采用世界上最先进技术,项目建成后将带动相关产业实现年产值180亿元,年均税收5亿元。

三宁化工只是宜昌市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

去年5月,为进一步化解“重化工偏重、产业链偏短、环境资源刚性矛盾偏大”的发展困境,在深入研究市情,反思发展之路的基础上,宜昌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决定,加快实施“双核驱动、多点支撑、协同发展”新战略,提出了“两个走在前列”(在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上走在全省前列,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的奋斗目标,谋求更高质量发展。

化工产业是宜昌重要的优势和支柱产业,其产值一度占到全市工业产值的近1/3、全省化工产值的近1/3,但结构不优化、布局不合理、园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安全环保压力大等,成为宜昌发展的瓶颈。

2017年10月,宜昌市启动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强力推进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当年关停25家,GDP增幅骤降至2.4%。到去年,共关停企业30家,改造升级17家,搬迁入园2家,转产3家,精细化工占比提高到33%。

通过实施工业技改三年行动,宜昌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步伐加快。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四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达44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6%。

2018年,宜昌GDP实现4064.18亿元,增速由2017年的2.4%回升到7.7%。今年上半年,宜昌GDP实现2077.54亿元,增长8.2%,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

从2.4%到8.2%,正是宜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从“化工围江”到绿水青山

7月16日下午4时许,记者来到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只见江边广场一座写有“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石碑,在阳光照耀下格外醒目。长江码头两边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好一幅城市花园的美景。

“这里曾是兴发集团一排临江厂房和堆煤的仓库。”在兴发集团工作33年的龚师傅告诉记者。

2018年9月9日下午3时,随着一声巨响,兴发集团兴瑞第一热电厂烟囱应声倒下,吹响了宜昌破解“化工围江”的第一声号角。

“目前,我们已关闭临近长江的生产装置22套,资产价值12亿元。对搬迁腾出的950米长江岸线、800多亩土地,按照城市公园标准实施生态修复,复绿总投入将超过1亿元。”兴发集团董事长李国璋说。

兴发集团是宜昌市破解“化工围江”、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的典型样本。

宜昌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担负着“一江清水向东流”的重任。2017年,宜昌正式实施《长江宜昌段生态环境修复和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全面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港口船舶绿色排放、岸线生态修复、城区生态修复6个专项方案。

截至去年,宜昌市关闭、改造、搬迁或转产化工企业共计52家,今年还将继续“关改搬转”40家。到2020年,长江岸线1公里内的134家化工企业全部“清零”。取缔长江干线支流非法码头216个,取缔中小河流非法砂场61处,在全省率先整体退出煤炭开采行业。

“既要为长江‘留白’,又要为动能添绿。”宜昌市政府副秘书长郭一彬说,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要充分发挥宜昌特有的资源优势,把“绿色”作为宜昌未来各方面发展的底色,管住斧头、守住山头、护好源头。

为此,宜昌编制了《全域生态复绿总体规划》,实施长江岸线复绿、长江支流岸线复绿、绿色通道提升、精准灭荒等六大工程,动员全市人民“四季挖窝、三季种树”,持之以恒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2018年,宜昌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5.16%,绿色发展指数位居全省第一。2020年,将再添绿地5.27万亩。

“含绿量”的增加带来了“含金量”的提升,也增强了宜昌的吸引力。以“生态+文化”“景区+乡村”“游购+养生”等为代表的全域旅游在宜昌蓬勃兴起,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2018年,全市接待游客7738.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69.3亿元。

从“三证合一”到“58证合一”

2014年6月25日,宜昌枝江市颁发全国首张“三证合一”营业执照,宜昌因此成为全国多证合一的发源地。

2017年8月1日,宜昌自贸片区发出全省首张“27证合一”营业执照。

2018年,宜昌在全省率先实现“58证合一”。

从“三证合一”到“58证合一”,宜昌始终勇立潮头,争当全国、全省改革开放的先行者。

“湖北自贸区《总体方案》分解到宜昌的165项改革试验任务,已完成142项,启动率达到100%。”宜昌自贸片区负责人说,自2017年4月挂牌以来,宜昌自贸片区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22项,有22项入选湖北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今年上半年,又有3项“改革试点经验”和6项“实践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其中 “手机版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在全国复制推广。

4月3日,《2018年湖北省商事环境评估报告》发布,宜昌市营商环境排名全省第一。

“便利化是商事制度改革的最基本原则。”宜昌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黄传喜说,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是市场主体最强烈的呼声。6月底以前,全市企业开办5个环节时间已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自贸片区仅需1.5天。

另外,宜昌企业设立登记已实现全程电子化。去年已有1.6万多户市场主体应用全程电子化办理登记,全市全程电子化企业设立登记办件率超过68%,市市场监管局窗口全程电子化设立登记办件率达到90%。

今年,宜昌市市场监管局再次推出“十个归零 全国前列”营商环境建设新举措,即准入零歧视、审批零拖延、服务零距离、接诉零懈怠、隐患零放过、侵权零容忍、检查零刁难、处罚零冤错、收费零违规、政策零障碍。

“环境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宜昌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营商环境,推进宜昌高质量发展。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