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二版>>

临期商品质量安全马虎不得

2019-07-11 10:27:59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商品只要在保质期内,消费者就可以正常消费使用,且可以享受厂家承诺的服务担保。不过,在保质期快要结束的时候,会有问题出现——这时的商品称为“临期商品”,按照相关规定,商家应设立销售临期商品的专属区域,并向消费者明示,但不少商家并不会主动这么做,而是想方设法隐瞒临期事实。最近有消费者向黑猫投诉平台反映,在三只松鼠官方旗舰店购买了一些商品,但其中有几件快要过期,而商家照常发货,未有任何提醒。

商家不愿对临期商品进行明示,有他们自己的考虑。临期商品必须尽快售出,不然成为过期商品按规定就要销毁或做其他更低价值之用,造成损失。如何才能尽快售出?降价处理是最直接也是最常用的办法。但不少商家在降价处理临期商品时只打促销的幌子,却讳言“临期”二字——他们担心,一旦消费者知道真相,购买热情就会降低,尽快售出的目的就难以达到。一位奶粉经销商直言,一般自己店内的临期奶粉只能卖几元钱,而要是放在电商平台“促销”,却能卖到几十元。据媒体调查,在很多电商平台上一些商家推出的“秒杀”“限时购”商品中,不乏临期商品。

本来临期商品是一种正常商品,但一些商家对消费者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存在误判,总将各种应该明白示人的信息藏着掖着,把消费者变成了“不明真相的群众”。而正是由于消费者不明真相,他们只好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一切不明白的事物。如今有一定数量的消费者对临期商品存在误读,不信任,即其恶果之一。

相比一些商家总是想方设法隐瞒临期事实,另一些商家专门做起临期商品的生意,效果却出人意料地好。尤其在进口食品领域,专营临期进口食品的折扣店大量出现。报道显示,仅在北京,经营临期进口食品已经形成规模的连锁品牌就有“悠品食惠”“T3进口食品”等10余家。而淘宝等电商平台上也出现了不少专营临期进口食品的网店。

对待临期商品,一方面有商家讳莫如深怕承受损失,玩着各种花活猫腻;一方面也有商家把握商机,大张旗鼓专营临期商品。这种矛盾的现实表明,临期商品作为市场中的一种客观存在,无法避开,摆正心态很关键。心态正了,市场也就活了。临期食品店顾客盈门,其实也是市场规律使然。正如有学者所言,临期食品市场的出现,既盘活了企业库存,还以较低价格让更多消费者享受美味。其本质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通过便利的零售网络发挥作用,减少了信息、信任不对称带来的问题,链接起长尾市场上的供需两端,将销售临界期转化为消费窗口期,从而创造出新的商业机遇。

当然,临期商品有市场,还需要“质量安全”四字托底,这一点马虎不得。临期食品虽然也是可以正常销售的商品,但“临期”状态赋予了它特殊性,因此必须特殊对待。这就要求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临期商品作出更为明确细致的规定,强化约束力,并加强监管,提高执行力。今年5月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督促企业严格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和保质期标识等规定,严查临期、过期食品翻新销售。对电商平台也应加强规制,以防范临期食品给消费者权益带来侵害。

就商家而言,对临期商品要态度端正,开诚布公,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要知道,明示临期商品虽会承担一定的经济损失,但这样做却能体现商家的诚信,长期认真对待此事,会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尊重,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商家因此也会获得更大的品牌溢价和更长久的社会效益。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