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天路”初心 质量至上

2019-05-24 09:37:04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天路”初心 质量至上

——探访青藏铁路13年安全运行的背后

□ 本报记者 陈梦竹

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铁路线上,每天都有一列列“绿色巨龙”来回穿行。

2006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创造了线路最长、海拔最高、速度最快、环境最为恶劣等多项世界第一的历史纪录。2019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13年。

技术员、质检员、检车员.......在人迹罕至的高原上,列车每一次的安全运营,背后都有一群人在默默守护。

青藏发电车是高原旅客列车的心脏,被称为流动的“发电站”,旅客在列车上吸氧、喝水、吃饭、照明都离不开发电车。而青藏集团公司西宁车辆段乘务车间质检员、高级技师马云,就是为高原发电车质量把关的“护心师”。多年来,他针对青藏客车方面的疑难杂症,展开故障分析、判断,制定应急处置措施,远程遥控指挥作业者排除重点故障千余件,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改造60余项,节约资金超千万元。

青藏铁路开通以来,他针对青藏客车运营后出现的质量缺陷,提出改进建议57条,被生产厂家采用31条。先后处理各类重点故障千余件,开展技术攻关并转化技术成果30余项。

“每当看见车厢里的旅客轻松享受旅途的时候,我的心里也美滋滋的,身心疲惫的状态一下子消失了,他们的微笑就是对我无声的褒奖。”马云说。

“以前车辆检修整备库都是露天的,‘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是车辆检修工的真实写照。现在修建了车辆检修一库、二库,有了专业的排水系统,照明、取暖设施一应俱全,还设置有三级检修作业平台,作业环境也更加干净整洁。”今年55岁的王海智,是青藏集团公司西宁车辆段库检车间的检车员。参加工作38年来,他亲历了铁路改革发展的变化。

“以前车辆检修工具和设备大多数都是手动操作,一把手锤、一个钩引、一把扳手就是一个车辆检车员的全部家当。”说到这些,王海智感慨道:“现在检车员上岗第一天,防护用品、手电、工具包、各种专业化检修工具配备齐全,用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还有了更多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标签等信息化工具,让车辆检修变得更加科学高效。”

“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是西藏第一代藏族铁路职工宗巴的人生信条。她坚信,将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是守住安全“底线”最有效的“防御工事”。

担任车间副主任一职以来,她雷厉风行,将客运车间管理得丝丝入扣。每周她都会开展安全专项检查、职工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在大大小小的隐患和违章面前,宗巴展现出了“铁面”的气场,锱铢必较。

近1年来,她一共下现场检查100余次,排查出50多项安全隐患,写出了30多张整改通知单。车站内一个又一个重点处所,都留下了她的身影。

“我认为,只有每一个环节抓实了、抓紧了,才是杜绝事故的根本。”宗巴斩钉截铁说道。

冬季的格尔木,室外温度经常在-10℃以下,一群忙碌的身影穿梭在白雪皑皑之中,或检查现场临电安全、或现场检查排水设施,他们是中铁建工集团格尔木站房项目部的工作人员。

水电技术员韩明就是其中之一。检查临电安全时,他不得不裹上厚重的军大衣、戴上保暖手套,臃肿地爬上一个人高的站台时略显吃力。550米的站台,他上下近20次,来一遍去一遍,一趟下来至少要1个钟头。他说,这是责任的荣誉。

13年如一日,正是在这些幕后英雄的默默守护下,这条“高原天路”穿行茫茫雪原,成为世界铁路建设史上一座流动的丰碑。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