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八版>>

2019第三届中国水产科技大会聚焦高质量发展

2019-04-30 09:45:54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2019第三届中国水产科技大会聚焦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激活产业竞争力

□ 张 东

“科技创新将在推动渔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我国水产行业要深入推进渔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水产养殖生产全过程”……近日,在四川成都举办的2019第三届中国水产科技大会上,“高质量发展”成为参会人员最为关注的热词。

本届大会以“科技赋能、创新驱动、质量兴渔”为主题,来自渔业主管部门领导、行业专家、龙头企业负责人、水产行业人士等超800位代表齐聚一堂,聚焦行业质量变革,擘画行业发展蓝图,被业界称作“水产界的达沃斯论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养为主”渔业发展方针,不但成功解决了“吃鱼难”问题,水产品产量还跃居世界第一,占世界养殖总产量的60%以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水产关键技术突破、技术系统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加快,大宗淡水鱼、特色淡水鱼、虾蟹、贝类等6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不断健全,水产生物技术不断进步,循环水、稻渔综合种养、多营养层级综合养殖等生态养殖模式不断推广,物联网养殖设备、大型深海养殖装备不断涌现,重点品种药物残留检测监测、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我国渔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水产养殖科技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水产养殖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党委书记张锋表示,今年,我国水产行业要深入推进渔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水产养殖生产全过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养殖生产者的市场主体作用;加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技术和学术优势,重点抓好先进技术模式示范推广,促进渔业转型升级;同时,要加快推动渔业科技创新,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等方面的科研资源,培养产业科技推广服务型人才,形成“以点带面”辐射效应。

在此次大会上,坚持打造垂直一体化绿色健康安全食品产业链和光伏新能源产业链的“通威模式”,成为与会代表们眼中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和示范。

“以水产为代表的中国农业,正加快推进由高产量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据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介绍,通威在水产业深耕细作37年,从发明“渠道金属网箱养鱼”,到如今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企业。通威集团坚持“两条腿走路”,即水产和光伏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构建了完整的水产产业链和光伏产业链,并整合优质资源开创了“渔光一体”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了水下产出绿色安全水产品、水上输出清洁能源,不仅从源头上、过程中解决了水产养殖的安全和可控,让消费者吃得更健康、更安全,助推水产行业高质量发展,而且还助力我国环境的改善,让人们在不远的未来能够常常看到青山绿色、蓝天白云。

“中国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渔业水产品雄踞全球第一,但受到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产水平低下,产品安全堪忧等发展瓶颈。”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钱晓明表示,中国渔业要向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生态化、工业化、安全化、品牌化,从而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养殖区域的生产质量和比较效益;实现工业化和集约化养殖,改变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提升养殖效益,节约各种资源,高效能养殖,推动数字智能渔业,使高科技全覆盖养殖模式;实现严格的质量标准,建立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系统;用质量与安全标准扩大影响力支撑品牌建设,将水产品牌与企业品牌高度融合,实现真正的品牌化。

更多的信心和共识正在不断凝聚。广东粤海饲料集团营销中心总监蓝魏星表示,传统畜禽企业转型水产行业,最重要的是看企业的耐力、定力、实力和战略规划。在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企业只有练好质量内功,才能够更好地活下去。

天邦股份监事、水产饲料质量管理部总经理朱凌盈认为,当今,水产业正走向多元化、安全化、生态化、智能化、集约化。面对风险和机遇并存的行业发展现状,企业应树立“从种植到餐桌”的安全意识,聚焦质量变革和产品创新,打造特色优势品种,建立绿色安全的闭合产业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会议期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通威股份、溢多利集团分别代表权威机构和龙头企业进行水产科技创新成果发布。其中,通威股份还分别与湖南渔美康生物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共促我国水产科技创新,推动行业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