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五版>>

看清“假洋鬼子”的行径

2019-04-09 09:52:18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今年春节期间爆红的一个网络词语“车厘子自由”,除了让人明白“我是有多穷及穷的阶层”之外,还为水果界的一个说法提供了证明——“进口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贵的”。不过,能够为人标榜身价的进口水果,越来越多地被发现“贵”是一定的,但是否“进口”就难说了。

有报道称,现在有些水果商店售卖的所谓“日本晴王葡萄”“美国柠檬”“新西兰猕猴桃”等,并非真的是进口来的,而是商家贴了进口标签的假洋鬼子。专业人士表示,进口水果必须有海关签发的动植物检疫许可证和输出国家或地区出具的植物检疫证书;包装箱上须用中文或英文注明水果名称、产地、包装厂名称或代码。广大消费者可以此辨别水果身份。而事实上,有许多国外的水果,比如在超市标价几百元一串的“日本晴王葡萄”,根本没有获得我国准入,因此凡市场所见,不是假冒就是非法入境。

不过,由于我国目前对进口水果产品标签管理尚不规范,缺乏统一的强制性要求,致使一些不法商家钻了空子,打擦边球。不少水果产品上粘贴的“进口水果”标签,都是商家自制的。在淘宝上搜索“进口水果标签”,就能发现出售水果标签贴纸的店铺很多,每张贴纸价格也十分便宜。

其实,把自己打扮成假洋鬼子惑人的,不唯水果一个行业有,国内市场几乎所有行业领域都存在这种现象。比如家装领域的欧典地板,服装领域的华伦天奴,乳品市场的美国施恩等。虽然这些假洋鬼子各有各的假,但它们无一例外都有一个特点:价高,而这正是其逐利本性的显现。

当然,“价高”只是一种表象,还不能据此判定它就是假洋鬼子。若要鉴别,还要搞清它们所具有的其他一般性特点。据总结,其惯常行径如下:一是在境外弄一个出生证明。在目标国家注册一个公司,这对假洋品牌来说很有必要,也很简单。做服装,法国、意大利、香港是非常理想的出生地。做乳品,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等国是比较适合的。二是取个洋味十足的名字。某某斯、某某尔、某某顿……或音译或音义兼具,总之要让中国普通消费者一听就觉得有欧美日味。三是不惜本钱包装品牌文化。因为一个假的品牌或压根儿就是新品牌,广告投入自然不能少。宣传页上至少也得说自己有几十年的根基,随便搞个老外的照片,说他是著名设计师或品牌开创人。

比起上述生造假身份,还有一种假洋鬼子善打真洋品牌的擦边球,就显得更为老练狡猾。它们利用某些特殊手段,使自己获得已经比较有名的洋品牌在中国的若干年商标权,便可以自己设计、自己生产、自己贴牌,只要产品看起来是高档货即可。当然,如果情况特殊,也可以蛮横使用知名品牌的商标。其实,关心商标的是政府监管部门,老百姓只是希望产品是洋人设计、生产的真正进口货,或者怎么说至少也是洋人设计,国内厂家OEM的产品。

为了更逼真一些,有的假洋鬼子还会做一件事:把产品运出去再运回来。这样做虽然费点事,但可以拿到一个增加可信度的标签——运出去的产品通过外国注册的公司简单操作一下,运回来就是“真正”的洋货了,产地、型号、检验证明一应俱全。如果嫌麻烦,甚至可以把货物拉到公海转一圈再回来,旅途中一天之内就可以把洋品牌“孵化”出来。

为了一个“洋”字,更准确地说,为了一个“利”字,假洋鬼子们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不过,手段再高明,假的永远真不了,而假洋皮总有被戳破的一天。随着我国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假洋鬼子生存的空间已日益逼仄,而随着消费者逐渐成熟理性,假洋鬼子的伎俩也越来越不好使了。当来自政府监管和消费者用脚投票的双重压力不断增大时,假洋鬼子该怎么做它们自己,也应该清楚了。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