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六版>>

标准助力下的安康变革

2018-12-20 09:22:01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标准引领 脱贫攻坚“更精准”

“碧水蓝天马头墙,翠竹绿树映山庄”的美丽家园,让安康平利的搬迁户生活美起来。

“从山上搬下来,不仅环境好,政府还把社区工厂建在家门口,照顾了家里,还能挣点钱贴补家用。”已是社区楼长兼卫生监督员的胡光意面露喜悦说道。因为地质灾害,她们一家3年前就搬进了县城集中安置点药妇沟社区。

安康地处汉江中上游和秦巴山腹地,属于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贫困村数居全省第一。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生产生活方面存在很大困难,必须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解决这一突出难题。

要避免从一个穷窝搬到另一个穷窝。平利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的“当头炮”。摸准农民乐于以件计酬,时间、场所相对灵活的劳作习惯,精心设计和发展“社区+工厂”模式,成功探索出了“支部+社区工厂+贫困户”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这一模式被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典型扶贫案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脱贫攻坚找到方式方法很重要。建立起的‘党支部+新社区工厂+贫困户’工作机制,要便于复制推广,平利县委组织部在安康市质监局申请立项,编制了安康市地方标准《党支部+新社区工厂+贫困户精准扶贫工作规范》,让搬出来的群众搬而美、搬而富,解决城镇化难题,发展壮大社区经济,促进乡村振兴。”平利县县委副书记蒋军告诉记者。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基层党组织牢不牢固,直接关系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是否畅通。标准的制定,对于我们这些基层党员干部来说,易于操作,更好地服务社区、服务群众。”药妇沟村党支部书记熊宗斌告诉记者。

药妇沟社区通过大力发展社区工厂,成功引进嘉鸿手套、鑫发鞋业等社区工厂4家,吸纳就业250人;建设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中心1个;成立女子创业协会1家,实现了搬迁群众“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目标。

方法更精准,脱贫有质量。在全省脱贫攻坚四次考核中,平利县2017年连续三个季度和2018年上半年均名列全省第一,获得2017年度省市扶贫绩效考核“双优秀”。2017年,在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综合排名中,平利县从第60位跃居至第24位,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方阵。

原陕西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现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智华(右二)在平利县调研。

标准助力 富硒产业“增势强”

“我这米是抢手货,营养价值高,价钱卖得好!”漩涡镇农户李老汉手里捧着一把大米,朴实的笑容中流出露出无尽的喜悦。

李老汉说的大米正是汉阴凤堰富硒有机大米。由于注入了富硒、绿色、生态、有机等特质,凤堰富硒有机大米以每公斤240元的定价畅销北上广和香港、澳门,一时成为“米中黄金”。

驱车来到汉阴县月河工业集中区富硒农副产品深加工聚集区,汉阴县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志奇告诉记者,“1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涉及米面粮油各类食品,实现工业总产值28.8亿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800余人。”

现如今,富硒产业已经成为汉阴乃至安康快速发展的一张名片。

素有中国硒谷之称的安康,是全国富硒土壤面积最大、最宜开发利用的富硒区域。近年安康把富硒作为生态友好型产业体系的首位,富硒产业产值保持30%以上的超高速增长。

“安康有两大优势,一个是南水北调水源地,一个是天然富硒集中区,要通过完善、优化标准体系,丰富富硒产品种类,划清富硒和含硒界线,实施富硒产品标准化全覆盖,全面提升富硒品牌价值,着力塑造‘中国硒谷’地域名片。”安康市委副书记、市长赵俊民如是说。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要让标准在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充分落实。

成立“安康市富硒食品开发领导小组”,制订出台《安康市政府关于富硒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安康市富硒食品专用标志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加强监督管理,规范生产、销售行为,进一步整合富硒资源、培育富硒品牌。

建立陕西富硒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助推富硒食品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严格规范和管控安康市富硒专用标志使用,每年不定期组织硒含量监督抽查。

院地合作的中国(安康)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引领行业科技创新,研发新产品20个,制定标准22项,申报行业标准5类38项。

“以前由于缺乏富硒、含硒的分类标准,难以得到市场认可。现在有了标准,贴上中国安康富硒食品专用标志,还受到东方航空的青睐。”陕西安康星旗富硒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成勇告诉记者。

目前,富硒产业已成为支撑安康工业增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到2020年,富硒食品产业产值将达到600亿元。

标准推动 生态旅游“高层次”

一年中最冷的寒冬,却是宁陕最美的季节。

宁陕县位于秦岭中段南麓,森林覆盖率90.2%,是闻名全国的生态林业大县和国家生态示范区。

近年,宁陕以全域旅游引领生态产业发展。经国标委批准,“宁陕县全域旅游”确定为2017年“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成为全国唯一全域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这是安康市质监局围绕打造休闲养生“秦巴明珠”、服务安康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继瀛湖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创建成功后着力推进的又一项重点工作。

“以标准为引领,推动全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完善全域旅游的战略体系,让全域旅游在发展个性化、特色化的同时让服务呈现‘统一’的高质量,这是宁陕县全域旅游需要破解的一道题。”安康市质监局局长谢康曾说。

宁陕县围绕“食住行游娱购”旅游六要素,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标准体系框架。

“将通过标准化引领品质旅游,确保‘吃、住、行、游、购、娱’都有标准可依,以全域旅游引领县域经济发展,推动我县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宁陕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郑红丹表示。

现如今,标准化理念已经在宁陕县各大景区悄然渗透。

“旅游服务做到什么样才算最好?有了标准,既方便管理考核,又提升了服务质量。”筒车湾景区经理陈登高有感而发。

通过试点,不仅景区人员的理念在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作风也在转变。如气象局,认为精准的气象服务可以考虑在每一个景区建立微型的气象站;住建部门认为,街道的美化、节日的靓化,都可以为旅游服务。

作为推动试点工作牵头部门的负责人,宁陕县市场监管局局长柯小军告诉记者,“创建试点不单单是一个任务,是我们县内在发展的一个迫切需求。”

事实上,早在2017年,安康市首个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瀛湖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通过验收。这不仅为安康市服务业标准化树立起了标杆,也为宁陕试点工作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模板。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广岛)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