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二版>>

斩断刷单产业链需上下联手

2018-11-15 09:57:28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每年“双十一”都是各大电商的丰收季。从数据看,今年的交易量又创新高。不过,若考虑到目前网络交易中存在刷单炒信行为,那么这就意味着“新高”中有“虚高”成分,而电商制造的丰收气象背后就有巨大隐忧。

今年“双十一”前,《新京报》对电商平台刷好评、刷销量等刷单现象进行调查,发现包括握手网、宝宝刷单网等在内的多家刷单平台,通过APP或社交软件、语音软件进行刷单交易,握手网客服还号称该平台有60万名刷手。被曝光后,此前业务频繁的上述刷单网站已经关停网页,但握手网只是更换了APP名称,刷单业务仍在进行,宝宝刷单网仍在群聊和语音频道中继续开展。

针对《新京报》的报道,阿里巴巴和京东都做出回应,表示近些年一直都在努力打击刷单炒信行为,比如阿里运用社交群体反作弊算法、物流空包算法、刷单资金网络算法,从刷单行为的每一个环节入手,建立覆盖全链路的大数据实时风控与稽查系统,京东研发了反作弊识别系统,利用大数据识别交易环节的异常数据,对虚假交易进行精准定位,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管理及惩罚措施。但两家电商均坦言,电商平台没有执法权,即使发现刷单炒信者最多也只是关停店铺,无法对实施更严厉处罚。而且,如今刷单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包括虚假物流、刷单软件、贩卖个人信息、招募刷手等多个环节,仅靠一家电商平台根本无力应对。因此,治理刷单炒信不仅需要整个互联网行业跨平台、跨企业合作,还需要监管部门、司法机关、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联起手来,线上线下一起行动。

从根源上分析,网络交易刷单炒信现象之所以长期且大量存在,原因很简单——有市场需求。只要网购存在信用评价机制,评价结果又直接与商家利益挂钩,他们就有对销量数字、获得好评及减除差评的需求。刷单炒信就应这种需求而生。为满足私利而剑走偏锋,暴露出部分网购商家道德诚信的缺失,而刷单炒信屡打不绝,却凸显出电子商务体系诚信机制的漏洞。网购商家畸形追求好评率及对差评的恐惧,反映出当下网购评价体系单一及监管不力的现状。现在,刷单现象已人所共知,使得电商平台信誉数据的可信度下降,网购信用体系因此有坍塌之虞。鉴于网购评价机制已经不属于网络自律的范畴,而是网络公共治理的重要议题,有学者建议,应尽快建立完善有关网购评价机制的法律法规,并将该机制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共同推进。

刷单炒信的社会危害正在日益显现,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根治了。近些年针对刷单炒信的治理效果不佳,主要是因为这种行为违法成本较低,电商平台打击力度不够。比如2014年出台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对于刷单炒信行为的处罚,最高只有20万元。这种处罚相对于违法获利而言明显太轻了,形不成威慑效果。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电子商务法》,将对刷单炒信行为的处罚提高到最高50万元;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反不正当竞争法》,则更是将对刷单炒信行为的处罚额度提高到最高200万元。相比较而言威慑力就提高了。

除加大罚款力度,今后的立法和执法中,还应加强对电商平台责任的要求,增加包括平台先行赔付、技术监控、巡查制度、数据审核等方面的规定。当然,从行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互联网企业及社会各界要相互联动,对违法刷单炒信行为共防共治,令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形成“不敢刷、不能刷、不想刷”的机制,让诚信回归,使公平当道,推动电商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ph)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