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六版>>

山西太原召开地标产品推进会晋祠大米重获“新生”

2018-11-08 10:02:04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本报讯 (记者秦海峰)10月29日,以“千年厚礼,晋祠大米”为主题的晋祠大米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推进会在山西太原市晋源区举行,来自山西大学、山西省农科院的专家学者,山西省市场监管局领导、太原市质监局主要领导,晋祠镇种植户等共计130余人出席活动,品评享誉三晋的晋祠大米,为制定晋祠大米地方标准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指标。

截至目前,晋源区王郭村、北大寺村、长巷村、花塔村等村相继恢复种植晋祠大米,种植面积已达130多公顷。口感品质接近历史的原汁原味,晋祠大米重获“新生”。今秋,“晋祠大米”喜获丰收,每公顷产量达9000公斤,再现昔日晋水源流汾水曲,荷花世界稻花香的“山西小江南”农耕画卷。

太原市质监局晋源区分局局长万方表示,年内将完成晋祠大米地理标志产品地方标准的制定发布,2019年力争完成晋祠大米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核验收,将晋祠大米打造成代表太原地域农耕文化的一张亮丽文化名片。

品评环节,10名专家从米粒的气味、外观、黏度、硬度、滋味等方面,以金龙鱼3级精度新鲜大米为基准分标准,对产自赤桥村种植的“晋稻15号”、北大寺村种植的“稻花香8号”和王郭村种植的“稻花香2号”3个品种的优质新米,逐一品尝记录打分,并对晋祠大米进行准确画像,描绘晋祠大米独特的口感,为制定晋祠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方标准建立基础数据。山西省农科院教授王广元表示,水源优质、土壤适宜、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条件,造就了晋祠大米优良的品质。

现场对参评大米进行3轮的品评后,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晋祠大米颗粒整齐,大而饱满,质色透明,性软而韧,味香而甜,泛青色,爽口有嚼头。通过品评,与会专家深层挖掘晋祠大米的历史文化内涵,开发晋祠大米文化符号,提升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扩大晋祠大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推进晋祠大米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以及申报成功后的发展之路提供更广阔的群众基础。

晋源区副区长杜俊霞表示,今年以来,晋源区依托农耕文化传统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特色观光农业和都市现代农业,出台并推行专项奖励补贴政策,提高村民种稻收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全区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晋祠大米复兴在即。

太原市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德魁表示,晋祠大米抓住市委市政府振兴乡村战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魅力乡村的战略机遇,搭上了晋源区开发全域旅游战略、打造太原城市会客厅的快车,一定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生机。

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志强表示,晋祠大米山西省地方标准成功制定后,还要努力制定晋祠大米国家标准,形成以标准规范生产、以标志保证产品质量、以品牌促进销售的良性机制,最终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同时应有长远规划,一方面重点扶持一些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