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七版>>

苹果入局智能汽车行业 市场竞争将加剧

2018-10-31 10:28:20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 岳 倩

众所周知,不少造车新势力喜欢在自我介绍中添加汽车圈中的“苹果”的陈词,以标榜自家产品的智能化。然而,玩转电子市场的苹果前几天被发现就要造车了,这源于特斯拉原高级副总裁Doug Field,在LinkedIn上公开了自己的新头衔:苹果Special Projects Group(简称SPG)的副总裁。鉴于之前加盟苹果的来自汽车公司经理人都不敢公然将职位注明为苹果SPG,Doug Field的这一举动被解读为苹果已经正式启动造车计划。此消息一出,无论在手机圈、还是汽车圈,都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作为一家在电子市场颇为成功的智能手机企业,苹果为什么要跨界造车呢?

一方面,这是基于汽车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汽车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已成为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销量也基本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2016年全球汽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产量达到9498万辆,销量达到9386万辆。2009~2016年全球汽车销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26%。另据汽车行业信息咨询机构JATO公布的数据,2018年上半年全球汽车销量达4403万辆,同比增长了3.6%。

另一方面,有着百年历史的汽车行业正处于变革时期,传统燃油车的地位不再稳固,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发展新趋势,自动驾驶、未来出行等成为车企的关键词被反复提及,在对全新领域的探索中,以往“传统燃油车所构筑的层层壁垒”不复存在。当智能化变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苹果作为一家在“智能”“用户体验”方面颇有经验的企业,闯入汽车界的行为就不足为奇了。

无可否认,汽车行业变革期蕴藏着无限的商机。然而,想要在汽车市场这块大蛋糕中分得一块也并不容易。近年来,中国也兴起了造车新势力,可终归是雷声大雨点小,造车能力不被看好。苹果造车之所以备受关注,并被广泛看好,在于其已经具备了包括技术、资金、科研能力在内的一定造车基础。

首先,苹果自身拥有非常强的品牌号召力。经过多年的经营,苹果的手机和电脑已经成为很多人的购买首选,形成了庞大的粉丝团队“果粉”。凭借这种品牌光环,苹果汽车几乎不需要“特别推广”,就能够收获到最大的关注度,这是任何一个传统车企无法比拟的。

其次,苹果拥有足够的财力,能够负担起汽车研发、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资本消耗。据悉,凭借充足的资金,苹果公司已经实现了挖人、拿地两不误。通过“高薪诱惑”,苹果从许多传统车企及特斯拉中挖走了大量的专业人才。据悉,苹果SPG下已有1200名员工,这部分人中,有300多人来自特斯拉,170多人来自福特。为了保证汽车制造用地 ,苹果还于10月21日获得了加州一个仓库的10年租约,面积约2.92万平方米。

最后,苹果在自动驾驶等对于科技技术要求含量比较高的领域,具有强大的科技优势。其实,苹果的汽车梦早在乔布斯时代就已经开始:2013年,苹果公司正式宣布进军汽车领域,并推出CarPlay计划;2014年,启动了“泰坦计划”,并挖角谷歌、奔驰、通用、特斯拉,组建研发团队;2016年,进行了apple.car、apple.cars、apple.auto 3个域名注册;2017年4月,获得加州自动驾驶汽车测试许可证;近日,美国专利局公布了苹果公司名为“转换器架构”的最新专利,该专利可将驱动电池的高压电源的功率转换为低电压,运用在车内的空调、座椅加热、中控系统等电子设备。不仅如此,过去几个月,苹果还提交了关于天窗系统、座椅触觉反馈系统、大灯系统以及车辆视觉控制等相关专利。这些动作都表明,苹果公司在持续在加大研发投入,经过多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成为了一家涵盖硬件、软件、数字发布等领域的高科技公司,单独某个传统车企或电子企业要想在技术方面与苹果展开竞争,难度非常之大。

总体而言,与许多造车新势力的高调相比,苹果造车就如造手机一样,在产品发布之前都保持着“神秘感”。虽然苹果造车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但是突如其来的实锤仍会让不少企业猝不及防。传统车企及现有新造车企业恐怕会为横空出世的对手感到恐慌。

毋庸讳言,智能汽车是下一波科技革命的风口。苹果公司的入局,将使原本就激烈的汽车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苹果能否通过掌握最尖端的智能汽车制造技术,占领整个汽车产业和出行产业的制高点,复制和延续智能电子产品时代的辉煌,值得人们拭目以待。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莳伊)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