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三版>>

“金坛雀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平台正式上线

2018-05-02 10:03:59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提升产品质量 提高品牌效益

“金坛雀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平台正式上线

□ 陈 锐 本报记者 蔡美萍

近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市场监管局牵头组织研发了“金坛雀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平台(网址为https://www.jtqsdb.com)。此举旨在加快推进“金坛雀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据了解,该平台归金坛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公室直接管理,面向全区雀舌茶叶种植户、地理标志企业和地理标志办开放共享,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金坛雀舌茶”资源服务。

金坛雀舌茶历史悠久,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写道:“谁把嫩香名雀舌,定来北客未曾尝。不知灵草天然异,一夜风吹一寸长。”出生于金坛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满怀激情地写道:“香,香不过家乡茶,亲,亲不过家乡人。”雀舌茶以“外形扁平挺秀、状如雀舌,茶条匀整、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高、汤色明亮、滋味鲜爽、叶底嫩匀”而闻名全国,被列为金坛农业六大特色产业之一。金坛是全国重点产茶县(区),早于2010年已建成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

但长期以来,由于金坛雀舌茶的畅销吸引了一些不法商人的眼球,从外地购进形略似而神不至的茶叶冒充金坛雀舌茶进行销售谋取暴利的现象,不仅坑骗消费者,而且严重影响金坛雀舌茶的整体形象。

正因如此,金坛雀舌茶于2012年获得了地理标志产品认定,是江苏省第3家、常州市第一家上榜的茶叶类地理标志产品。

2014年在江苏省质监局和农业专家的指导支持下,制定颁布了《地理标志产品 金坛雀舌茶》省级地方标准,实施标准化生产。

2016年金坛区市场监管局和区农林局对全区雀舌茶园信息开展了全面普查,梳理出了雀舌茶的相关地理、产量和产权人等信息。

2017年,该区启动了管理平台的开发和调试,把种植户和地理标志企业的户口管理起来,茶农凭卡销售鲜叶,地理标志企业按鲜叶收购量申请标贴,初步实现对茶园面积和产量、鲜叶销售和收购、标贴申请和发放的信息化管理。

据金坛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布置在云服务器端,后台使用Java开发框架Spring MVC,数据库使用MYSQL,前端采用HTML5+CSS3移动端网页开发技术,利用微信作为接入口,实现跨平台开发,PC端和手机可同时使用。

“推动地理标志的使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打好、打响、保护好金坛雀舌同样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坚持主动融入和创新发展的原则,才能发挥地理标志对提升农产品品牌效益和附加值起到的作用,才能真正做到茶业增效、茶农增收。”金坛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表示:“目前整个金坛地区种植雀舌茶的茶农共有3657户。针对大部分茶农不懂得如何使用计算机的现状,在开发平台的过程中,特地加入了手机版的功能。茶农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全程操作使用,非常简单方便。对大多数茶农来说,地理标志也许是一个很空泛很抽象的概念,但只要我们放下身段、走近他们,一定会想出办法、解决问题。”

下一步,金坛区市场监管局将会建立电子茶园管理和产品追溯体系,进一步建立生产方、消费者与监管部门的实时互动,推动金坛雀舌茶质量提升,保障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据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金坛雀舌品牌价值7.66亿元。全区茶园实现了无公害整体推进,585公顷茶园通过中绿华厦绿色食品基地认证,321余公顷茶园通过有机茶基地认证。现有14家企业获准使用“金坛雀舌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景欣)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