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

2018-04-20 10:34:36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美英两国对中兴通讯发布禁令,这一事件在国内引发强烈反响。人民日报发文称,事件在舆论场上引发深入讨论,出口禁运触碰到了中国通信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的痛点。“缺芯少魂”的问题,再次严峻地摆在人们面前。

事实上,缺乏核心技术问题并非现在才有,而因此受制于人的痛苦,诸多行业领域也早已经体味过。莫说是互联网等高精尖领域,许多基础性制造行业,缺乏核心技术的事实也十分明显。调查显示,在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行业领域,我国关键设备国产化率仅有一半,进口依赖严重,装备制造基础薄弱。进口依赖除了要增加设备投入成本,还会埋下其他风险,比如,在设备维护、零部件更换、人员培训等方面,将持续受国外设备制造商牵制,对我国一些行业产业整体发展和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这种不利局面带来的另一个负面影响是,不少国内企业已经习惯于“受制”,“采用国外进口设备”这个说法经常出现在一些国内厂商的广告宣传中,用于表明其技术水平先进、产品质量过硬。还有一些单位招标时明确“必须原装进口”的条款。沥干“宣传”的水分,却凸显出一个事实:国内设备不济。

国内设备何以不济?原因非常简单:研发不足。技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研发出来的;研发不是喊出来的,是钱砸出来的。数据显示,国外企业研发投入一般可以占到企业销售收入的10%以上,创新型企业甚至可以超过30%,而国内企业的这个比例却只有0.2%~0.3%。没有研发当然就得不到技术,没有技术则只好买,这样就容易陷入一种怪圈:设备比人家差,生产设备的设备也比人家差;要改变现状就得引进技术,而这一种引进技术还得靠另一种引进技术支撑,于是引进复引进,引进难自拔。

技不如人,再自甘堕落,就更没戏了。有的企业缺技术,知道花钱购买,这算是好的了,而有的企业买不起就“借”(山寨),路子就走偏了,至于那些连“借”都不会的,就只有用不入流的技术低价竞争了。令人担忧的是,“不入流”的企业不是一家两家,而是遍布整个行业。行业内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企业对生产技术和产品工艺要求不高,即使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却也没有做大做强的理想。我们看到,这么多年来,做电脑的大多是在“攒”电脑,做汽车的大多也是在“攒”汽车,脑子里想的除了利润就是份额,很少有企业能够沉下心来,下大力气、花大成本去坚持做一件行业内独一无二的开创性的事。

中国制造企业是时候反思了。中兴事件作为一个外部刺激,或许算是一种提醒。正如人民日报文章所说,面对技术差距,既不能盲目悲观,也不能被非理性情绪裹挟,而应该激发理性自强的心态与能力。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也是花钱买不来的。中国经济发展的下半场重点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这条路很长,但只有靠我们自己走下来。

“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习近平总书记的告诫,可谓刻骨铭心。所有中国制造企业都该把这一告诫置于座右,以为警戒。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景欣)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