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六版>>

带你探访C-ECAP生态车测试(下)

2017-10-25 08:47:17 中国质量新闻网

带你探访C-ECAP生态车测试(下)

起底生态车“幸运儿”

10月23日上午10时,经历了22.5个小时“体检”的宝马车,缓缓地驶出VOC环境舱。

□ 本报记者 王 辉 文/摄

10月23日上午10时,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中心)整车环境舱门轻轻打开,一辆白色的宝马车缓缓地驶出舱门,它刚刚完成了22.5个小时的“体检”。

至此,中汽中心中国生态汽车评价(以下简称C-ECAP)管理中心第二批市场抽车已完成了第一阶段车内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检测。

本报记者独家见证了生态宝马汽车检测出舱的精彩瞬间——

22.5小时经历了什么

早在一周前,10月16日,本报记者随C-ECAP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从天津天宝4S店完成了第二批C-ECAP市场抽样工作(详情报道请见本报汽车周刊10月18日第6版)。

根据《中国生态汽车评价规程》(以下简称C-ECAP规程)要求,汽车在静置期(生产后28~33天)内VOC的检测结果最具代表性。10月16日抽样的3辆宝马车分别是2017年9月20日、9月21日生产的,所以10月20日上午,它们分别被送进中汽中心天津汽车检测中心整车VOC环境舱接受“体检”。

10月23日一大早,记者来到实验室,看到环境舱内,一辆宝马静静地等待检测结果出炉。因为需要单车检测,前两辆车已经顺利完成检测,在舱外静待同胞兄弟出舱。

该中心VOC组负责人李晶告诉记者,3辆宝马是10月20日陆续进舱的。进舱的目的是检测车内挥发的有毒有害物质是不是超标,在舱内,工程师会按照国家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进行严格检测,主要经过3个步骤:

首先是6个小时的准备处理。期间需要打开车门、车窗,对车辆进行平衡处理,让车内气体挥发状态达到稳定。“环境舱是恒湿恒温的,摄氏25度,湿度50%。平衡处理就是让车内车外温度一致。”李晶说。

其次是16个小时的密封。把车辆的门窗关闭,目的是让有害物体充分的挥发。透过环境舱窗户,记者看到即将出舱的宝马身上插着很多塑料管。“你看到的塑料管就是检测用的吸附管,采样时车辆依然是密封的,车内空气会通过吸附管收集的。”李晶告诉记者。

另外一个步骤就是0.5个小时的采样分析出报告。密封16个小时后,工程师会通过采样泵和吸附管把空气收集起来,再把样品放到分析仪上,得到检测结果。

记者恍然大悟6+16+0.5,22.5个小时,一辆车终于完成了“呼吸系统(VOC)体检”。

抵达彼岸还有哪些精彩

“VOC检测仅是C-ECAP检测之一”,C-ECAP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辆车的生态检查不仅如此,接下来,还将接受4个检测试验。VOC检测完成后,3辆宝马车将奔赴位于北京通州区的交通部试验场,进行车辆磨合,磨合3000公里以后,做车内噪声检测。之后,返回中汽中心,做尾气排放、综合油耗及有害物质检测。3辆宝马车的全部检测试验预计在11月20日左右完成。

近几年,汽车企业越来越重视汽车全生命周期制造。国际上生态汽车评价已是惯例,但基本都是以车企标准为主,只有中国有国家标准,而且2015年推动中国生态汽车评价,发布《中国生态汽车评价规程》。据悉,该规程基于产品生态设计的理念,在汽车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内,对汽车产品健康、环保、节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同时依照评价结果颁发白金、金、银和铜4种奖牌认证,成绩不合格者不会获得任何奖牌。

环境舱工程师告诉记者,自2015年8月,第一批C-ECAP检测车进舱接受检测以来,目前实验室已接受300多辆车的VOC检测,主要是企业送车。值得一提的是,主流自主品牌表现非常踊跃,可见整个汽车行业对绿色生态制造的重视程度。两年来,中汽中心也先后发布了6批中国生态汽车评价(C-ECAP)结果,有16家企业的21款车型分别获得白金、金牌认证,有力地推动了绿色生态制造的质量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C-ECAP检测出的VOC指标只是汽车出厂时的指标,当车主购买新车后,会新增很多装饰,装饰后的汽车VOC指标会发生变化。所以,C-ECAP中心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新车装饰要适度,否则买的金牌车未必能享受到金牌价值。

另外,目前国家标准规定的检测环境只是在摄氏25度、相对湿度50%条件下进行,而车辆在真正使用中,会遇到寒冷和炎热,随着温度的变化,VOC的指标也会受到影响。据悉,目前更严格的标准正在修订中,相信随着汽车行业对生态制造的重视,会有更多的生态性能良好的车型脱颖而出。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