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增版内容>>

河南省许昌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纪实

2017-09-14 09:33:08 中国质量新闻网

诚润千古都 质塑魅力城

——河南省许昌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纪实

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前排右一)、省长陈润儿(前排右二)在许昌市委书记武国定(前排右三)等领导的陪同下,在许昌市黄河工业园项目现场观摩。

许昌大工匠颁奖晚会上对优秀质量技术人员进行公开奖励

许继智能电网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现场

□ 杨学章 本报记者 孙中杰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

千百年来,许昌这个千年古都、历史文化名城,有无数仁人志士、大家先贤用他们的胆识和智慧,书写和孕育着许昌文脉绵长、人杰地灵的厚重历史。如今,在这片古老的热土上,“许昌人”的传承者们发扬先贤遗风,推行质量诚信,掀动经济浪潮,使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出青春活力,以崭新的面貌和坚强的实力傲然挺立于中原,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质量魅力城市”。

近年来,许昌市以建设实力许昌、活力许昌、魅力许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着力推动供给侧改革,提高质量发展水平,形成了装备制造、能源电力、食品加工3大主导产业以及烟草、电力电子、超硬材料、发制品4大特色产业和智能电网、风电装备制造、电动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时期,许昌GDP以年均12.2%的增速位于全省第一,是河南省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的省辖市之一,连续两年荣获河南省质量工作考核第1名。2015年,许昌代表河南省接受国务院质量工作考核,获国务院考核组的高度评价。

许昌是全国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销售基地,被誉为“中国花木之都”;全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7%,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0.3%,市区水环境、大气环境等环境指标居全省前列。近年来,许昌致力打造一个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宜居宜业城市,先后荣膺全国文明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市、中国质量魅力城市等称号。目前,许昌市正在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市、海绵城市、生态宜居城市。

共识:质量决定未来

许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2004年,率先在河南省开展“质量立市,名牌兴业”活动,是全省最早实施质量立市战略的城市,是全国第一批命名的“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之一。质量工作先后被列入许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在“十三五”规划中强调:要“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建设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实施质量提升、标准引领和品牌带动3大工程,构建企业质量管理、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质量诚信4大体系,培育形成一批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质量水平一流、核心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基本建成食品安全和重点产品质量检测体系”。2016年,又把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创建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和加快国家质检中心建设写入许昌市第七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中。

许昌获批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后,市政府立即召开了动员大会,市质量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34个部门制定了《许昌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全市上下立即行动,迅速掀起创建工作热潮。其中,市财政局拨付专项经费309万元用于创建工作,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推动创建工作,成效明显。2016年,许昌荣获“年度中国质量魅力城市”;许昌经济开发区荣获“河南省质量强区示范区”,是全省180个开发区、聚集区中第一个授牌的单位;长葛市、建安区获批创建河南省质量强县示范县(市),占全省获批创建的1/4(全省11个);许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荣获全省电气装备知名品牌示范区;新增河南省质量教育基地4个,占年度全省1/4(全省17个)。

许昌市委、市政府一直把质量工作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供给侧改革的主攻方向。

在获得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资格后,市委书记武国定批示:“这是件好事,来之不易,要备加珍惜。一是制定好创建方案上报;二是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一次;三是加强宣传,凝聚力量。”

许昌市长胡五岳指出:“从2004年许昌市提出实施质量立市、质量强市开始,我们一直是坚定的推动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许昌作为人口不到500万、地域面积不足5000平方公里、资源禀赋一般、工业基础薄弱的中等城市,之所以综合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能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培育出4个超百亿元的民营企业,荣获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10多个国家级称号,主要得益于质量第一的理念在全市深入人心,化作全市上下的自觉行动。”胡五岳进一步指出:“质量就是信誉,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竞争力,质量就是许昌的未来。”正是基于这一共识,市政府把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作为2016年、2017年重点工作,实行目标管理,专项督查。

市政府不断加大对质量工作的投入力度,早在2007年就出台了名牌、标准奖励办法,将年度质量强市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2160万元奖励创建名牌和制定标准的企业,投入820万元开展5届市政府质量奖评审工作。2016年,该市重新修订了《许昌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将市长质量奖奖金从30万元提升到60万元,而在市政府112次会议上,又将市长质量奖奖金提升到100万元,并且在全市工业大会上进行表彰。

许昌市率先在全省地级市中将重点工业产品的市级监督抽查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切实为企业减负,同时提高监督抽查的有效性,仅2016年就投入189万元用于监督抽查检验。该市还将检测技术机构建设资金列入财政“一事一议”,当年财政预留资金追加投入,2010年投入1.6亿元建设了发制品和护发用品质检中心,投入1亿元建设了卫生陶瓷、蜂产品、电线电缆等6个省级质检中心。2015年,国家陶瓷质检中心获批后,市政府又拨付专项资金3000万用于设备投入。在原有公园的基础上,又投入500万元规划建设了全国面积最大的质量主题公园。据统计,仅2016年,市政府投入质监工作的经费达4559万元,位居河南省第一位。该市还拟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建设检验检测“三园一基地”。其中,“三园区”是指国家级、省级检验检测中心集群园区、国家电力电气装备检测中心园区、河南众拓国家检测认证专业园区,打造许昌国家检验检测技术产业基地。

布局:做好顶层设计

——质量强市:构建大质量工作格局,突出政府主导。在市政府层面,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33个职能部门共同议事或根据需要议事。围绕“建设质量强市,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主线,着力消除“门户之见”。市人大每年组织对质量强市工作进行审议,督促政府落实责任。市政协每年组织政协委员调研质量强市工作,从经费保障、制度建设、组织框架、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等方面向政府建言。质量强市成员单位之间密切配合,市质监、工信、发改、科技、财政、住建、水务、交通、工商、检验检疫、农业等部门的主要业务工作互相配套支持,品牌、标准化、质量奖和监督抽查等工作成为龙头企业遴选、科研项目立项等重要工作的内容,同时各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真正实现了大质量工作格局。

——质量强县:推动县(区)示范引领,突出创建特色。将县(市、区)作为政府层面质量强市创建的主体;由市工商联合会和行业协会牵头,推动各个行业质量创建工作;由发改委、工信委、质监局、农业局等牵头,推动中小企业质量创建活动。一是要求各县(市、区)落实“规定动作”。目前,各县(市、区)全部完成“五个一”的规定动作。即成立领导小组、出台工作方案、召开工作会议、建设示范点、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组织、政策和制度保障全部到位。二是支持开展“自选动作”。根据各县(市、区)的工作特色,指导长葛市、建安区创建河南省质量强县示范县,2017年获批创建资格;许昌市经济开发区顺利通过河南省质量强区示范区验收;许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通过河南省知名品牌示范区验收;禹州市针对钧瓷产品从技术标准准入、质量提升、建设国家级质检中心、培育大工匠入手,钧瓷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并以215.26亿元位列工艺品牌价值测算第一名;襄城县积极申报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园区,2016年通过验收;鄢陵县正在申报花木知名品牌示范区,连续组织16届中国中原花木博览会;东城区、魏都区以服务化为立足点,着力提升服务质量水平,连续组织“十届三国文化旅游周”;许昌电力公司等6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省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

——质量强业:引导行业发展,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借力市工商联合会,发挥质量协会、标准化协会和特种设备及计量协会等质量行业协会作用,把许昌市质量协会打造成企业管理交流、质量技术改进、专业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平台,创设了“许昌质量论坛”“管理面对面交流”“卓越绩效培育工程”等品牌项目,在行业内营造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先后免费组织1580名管理人员参加卓越绩效培训活动,开展两次首席质量官培训,组建了100余人的质量奖评审专家人才库。

面向全市48个行业协会发出倡议,鼓励开展质量强业活动,支持食品、电力电子、发制品和建材协会在行业内开展质量强业活动,重点开展发制品行业标准宣贯和不合格改进。市发改委、住建局、环保局组织相应的行业协会面向全市家政行业、全市在建工程及环保企业领域开展各有特色的宣传和主题活动,取得良好成效。

——质量强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夯实工作基础。企业是质量强市工作基础力量,必须要充分调动广大企业参与质量强市工作的积极性。市质量强市办充分考虑企业的产业类别和发展特点,发挥标杆企业示范作用,制定在名牌名标、质量奖和行业龙头企业中开展质量强企工作的工作规划。2015年,推荐许继集团、森源集团、黄河集团、瑞贝卡、传动轴、众品等10家企业作为质量强企示范企业,推广卓越绩效模式,采用先进管理建立质量关键岗位考核机制,建立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积极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举办质量攻关、质量改进和质量提升等活动,分享质量工作经验。2016年,又推广到22家市长质量奖和名牌企业。今年,计划示范企业达到100家。同时,积极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先后出台了《许昌市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物业标准化管理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实施意见》《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许昌市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快递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开展质量对比提升活动。指导帮助产业聚集区企业与国内外优秀企业和优秀品牌进行对比,在管理、技术、质量等方面分析产品标准、生产指标、产品实物质量指标等差距,树立标杆,推广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售后服务标准。

——质量诚信:明确提出打造“信用许昌”建设目标。2014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质监、畜牧、邮政、商务、安全生产委员会、银监、工商等20多个部门建立了部门联动、各负其责、共同协作的质量诚信建设工作机制。随后,许昌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许昌市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实施办法》《许昌市诚信主体嘉许制度和企业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实施办法》,市农业局制定了《许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制度》,市畜牧局印发了《许昌市畜牧企业黑名单管理制度》等,对质量违法行为采取约谈、严加监管、公布黑名单等一系列措施,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等多个部门均在单位门户网站上发布“红黑榜”,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

许昌市还在工业企业积极开展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工作,现有河南省质量诚信A级工业企业95家。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许昌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具体实施开发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记载、计分、评级和公示工作。市政府部门分别根据各自职能出台了相应措施,如地税系统对纳税信用分等级评定;食药系统的药品零售企业安全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工商系统的企业信用监管;畜牧系统的养殖企业分级管理;安全生产委员会强化安全生产依法治理,对责任事故的不良信用记录实行分级管理等。由市质监局牵头建立全市企业质量信用档案数据库,纳入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档率达到80%以上,完善质量信用信息记录,及时将本地企业质量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企业质量信用数据库系统。

成效:创建加快提升

许昌市在创建中把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经济运行质量和社会管理质量6大质量纳入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创建范畴,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成效一:经济质量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该市经济水平稳步增长,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6.9∶58.4∶34.7,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主导力量。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拉长产业链条,产业集聚区连续4年在全省观摩点评中位居小组第一。“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11.2%,增速居全省第一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8.5亿元,是2010年的2.4倍。2016年,完成生产总值2380亿元,增长8.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1.9亿元,增长1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80亿元,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2250亿元,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3亿元,增长12.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6890元、14424元,增长6.6%和8%,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成效二: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对重点产品开展监督抽查,分析产品质量问题,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目前,该市制造业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97.8%,食品监督抽查合格率98.36%,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99.01%,全市通过HACCP认证食品生产企业7家、有机产品9个、绿色食品认证20个,共有12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36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许昌县(现建安区)、鄢陵县、禹州市、长葛市、襄城县5个县市均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全覆盖,连续10年没有发生区域性食品和重大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成效三:工程质量逐步优化。全面加强工程质量管理,落实工程主体责任,严格规范建设程序,工程质量达到了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创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1项、省优秀结构工程32项,大中型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98%以上。同时,着力抓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引导企业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均符合建筑节能标准规范。

成效四: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市委、市政府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形成以顾客满意度为核心的消费环境,大力发展家政服务、商业服务、养老服务等3大品牌,打造“8分钟购物圈”“15分钟基本医疗服务圈”“15分钟健身圈”“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让人民更有福祉。城市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届三国文化旅游周、十六届花木交易博览会。河南省电力公司许昌分公司荣获国家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三家电、恒达物业公司等3家单位荣获河南省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许昌商贸物流园区荣获河南省示范物流园区,许昌开普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获得2016年河南省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对该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市民质量满意度调查分析,市民对服务质量满意度评价分为84.13,其中,生产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得分为85.97,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得分为83.83,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成效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和“绿满许昌”行动计划,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生态网络格局,实现了“开窗见绿、推门见园”,全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7%,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0.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34平方米。同时,市区水环境、大气环境等环境指标居全省前列,在全省“十二五”期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名列第一,荣获国家节水型城市,3个省控断面综合达标率均为100%,浅层地下水平均回升2.6米。规划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环境,形成“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格局,呈现“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美景。

成效六:城市管理质量创新创优。在城市管理上全面推行精细化、智能化,实现垃圾资源化,树立了全省城市管理的“许昌标杆”。在精细化上力求“以克论净”,按照主次干道“每平方米路面灰尘含量不超过5克、10克,道路杂物滞留时间不超过5分钟、10分钟”标准,打造了一批“双5、双10”道路,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是全省唯一“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示范市”。在智能化上力求“高效简净”,全市所有智能部门和17万多个公共设施全部被纳入数字化管理,年均受理事项40多万件,办结率100%,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也是全省唯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示范城市”。在垃圾资源化上力求“吃干榨净”,针对城市大量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难题,探索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特许经营、循环利用”模式,建筑垃圾收集率、利用率分别达到100%、95%以上,是全省唯一的“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市”。

许昌的质量工作得到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近年来,河南省副省长徐济超及原副省长史济春、李亚等领导多次对许昌质量工作给予批示肯定,省政府《工作快报》《政务要闻》先后7次专期刊发了该市积极实施标准化和强力推动质量立市战略、提升产业集聚区质量水平的作法。

国务委员王勇,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先后莅临许昌调研和指导质量工作。王勇称赞许昌:“管理一流,业绩一流”。支树平肯定许昌:“你们为全国质监系统争了光”。2005年12月,全国质量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许昌作为全国唯一的市级局参加会议,并作为6个典型单位之一发言。

在创建工作的推动下,在“诚信许昌,追求卓越”城市精神的感召下,充满活力、实力和魅力的崭新许昌,正站在经济腾飞的潮头,扬帆远航,驶向更加广阔的海洋。 《中国质量报》

许昌市区内的北海公园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