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三版>>

快递业是该转型升级了

2017-02-15 09:27:29 中国质量新闻网

  □ 胡立彪

  现在已经进入“网购时代”。网购离不开快递,但快递业存在诸多问题,一点不比电商行业少,让网购剁手之快打了不少折扣。日前人民日报刊登一组报道,把快递业迅猛发展伴生的一些典型问题呈示出来。比如,运输或分拣过程中导致物品损坏产生责任划分及保赔纠纷;因快递公司保管不当导致快件丢失及由此产生的赔偿问题;农村等边远地区送货慢或不能送货上门等。

  这组报道只是点出了快递业存在问题的几个典型案例,更完整反映当下我国快递业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是国家邮政局近日发布的《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在肯定快递业这匹“黑马”在服务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指出该行业目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已经成为行业继续发展的羁绊。比如供给能力不足,亟需培育提供差异化服务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综合管理和创新服务等方面专业化程度有待提升;基础设施能力不足,网络延伸不够,末端服务缺乏稳定性,快递专业类物流园区布局、自动化分拣技术装备应用等有待加强;制约发展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快递车辆通行难、枢纽建设用地难、末端投递难等问题依然存在,支持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地。

  所谓“萝卜快了不洗泥”,不管是常遭诟病的暴力分拣及由此引发的损坏赔偿问题,还是小区难进、农村未进等末端服务不到位的“最后一公里”焦虑,反映的都是行业发展过快导致的“不洗泥”问题。“快”到什么程度?“十二五”期间,全国快递服务营业网点从6.4万个增至18.3万个,快递专用货机从19架增至71架,快递干线车辆从7万辆增至19万辆。而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包括顺丰、“三通一达”在内,国内各类快递企业已超过8000家。

  行业发展的“快”,对应的是企业经营的“抢”。而“抢”的一个恶果,则是低价恶性竞争。快递行业技术含量不高,门槛较低,竞争自然激烈。媒体调查发现,与前两年相比,国内快递业对大客户而言,仍大量存在“5元全国包邮”现象。有快递网点负责人表示,一些快递企业为争抢客户甚至直接采取恶意压价行为。企业为保住客户或拓展市场,只能以微利甚至亏损的方式接受。据称现在快递业进入到“五毛”时代,即每票快件利润低于0.5元。恶性竞争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服务高度同质化。与此同时,由于快递业很大程度上依存于上游电商企业,而电商利用货源优势打压快递价格,从中赚取快递费。快递公司为了抢占市场,宁舍经营利润不舍市场份额。这样的局面让快递企业很受伤,也无法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共赢式发展。长此以往,一方面不少企业将承受不了压力退出这个行业,另一方面消费者也无法体验到优质服务。

  人们还看到,每到“双11”等高峰期间,“招兵买马”成为快递企业的共同选择。快递员在此期间也被描绘成月薪过万的“土豪”。虽然快递业务量在电商疯狂造节下,具有明显的波峰波谷,但技术含量低、运转低效仍是快递企业的现状。同时,人工低效的运营模式也使快递企业不能提供更多定制化、规模性服务,提高用户体验,增加快件附加值。有统计数据显示,虽然我国快件总量目前已超过美国,成为全世界快件量第一大国,但我国的快件收入还不到美国的1/8。

  我国快递业存在这么多问题,一言以蔽之,根源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在“互联网+”的大浪潮下,快递业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新高度,行业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怎么办?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定下了目标,划出了路径。作为指引快递行业未来5年发展的“总纲领”,规划提出打造“快递航母”、加快普惠发展、推进创新发展、加速国际化发展、保障安全发展、推进诚信发展、推动绿色发展等7大主要任务。比如在产业能力方面,规划提出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积极打造“快递航母”,形成3——4家年业务量超百亿件或年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快递企业集团,培育两个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良好商誉度的世界知名快递品牌。而在服务品质方面,规划提出寄递服务产品体系更加丰富,承诺时限产品比重进一步提升,重点快递企业国内重点城市间实现48小时送达;国际快递服务通达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快递标准化程度提升,快递服务满意度、时限准时率稳步提高,用户有效申诉率逐年下降。

  笔者相信,我国快递业通过技术升级,建立精细化、标准化的运营体系,将会逐渐化解矛盾问题,实现转型升级和角色变迁,在市场风雨中走过20多个年头之后,迎来一次质的飞跃。《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车车)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