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胡立彪:“一笔之差”到底差在哪儿

2017-01-12 08:33:49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一笔之差”到底差在哪儿

□ 胡立彪

在去年1月一次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研讨会上,李克强总理在讲到我国钢铁生产严重过剩,却仍然要进口一些特殊品类高质量钢材这种尴尬情况时,拿圆珠笔头材料举例。引发人们对中国制造“一笔之差”现状的忧虑和思考。

一年之后,也就是近几天,关于圆珠笔头的话题再热。触发点是,太钢集团宣布,经过5年研发,现在终于可以生产圆珠笔头。一些笔头企业已经开始使用,在未来两年有望完全替代进口。但是,许多人在为太钢的突破点赞的同时,对“一笔之差”问题仍未释然,而是将思考推向更深层次。

事实上,“一笔之差”问题并非李克强总理关注的时候才有,而是早就存在。2015年11月,格力董明珠在参加央视一档电视节目时,听一位制笔企业老板感叹造不出好的笔芯,当场承诺帮助该企业改造生产线,打造中国好笔芯。结果,虽然董明珠下了本钱帮了这家企业,又是添加设备,又是改进工艺,但折腾了几个月,最关键的笔芯设备还是没有做成。董明珠后来公开承认说,不是我们做不出这样的制造设备,而是我们用的那个材料,中国没有人生产。

董明珠提到的材料问题,正是“一笔之差”差距最大的地方,也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面对的深层次问题。圆珠笔笔芯的制造主要涉及精密设备加工与材料技术。前者我国虽然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差距并不是特别明显,而后者则有着巨大的鸿沟。我们知道,许多产品容易学习模仿,比如家电,拆开就能搞清楚内部结构,弄到零件就可以模仿再造,甚至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但材料技术却不同,它无法所见即所得,也就是说即使看到了一种材料,也很难搞清楚它的成分与生产工艺。

圆珠笔头使用的是易切削不锈钢材料,其生产难度体现在稳定的切削加工等性能质量控制方面。这种钢材需要掺入一些硫、铅、碲等元素,从而改善其易切削性能。而我国在控制掺入物上的技术还比较落后。国内一些研究机构和企业也进行过研究分析,但目前都属于试验阶段。贝发笔业研发出的TBPS-1和TBPS-2钢材,调整工艺后性能有所提升,但与日本的SF20T相比,硬度、耐腐蚀性、切削性能仍有差距。

现在太钢集团研发出的笔头,还在贝发笔业的测试实验室进行极限测试,虽然已经达到了一些测试要求,但是否有很好的稳定性,尚需时日检验。要知道,稳定性不好就难以批量化生产,导致成本较高,企业无法实现效益。

说到成本和效益,带出了另一个深层次问题。国外企业都极为看重材料技术工艺,往往视其为企业核心机密。笔头产品可以买到,但其制作工艺绝对买不到。技术含量高的材料从研发到实现产业化一般投入都很大,时间也比较长。而形成技术与产业化突破的商业秘密却不容易被保护。它们一旦被非法扩散出去,别人却很容易掌握利用,不要太多投资就可以形成生产。不像汽车、手机等复杂工业产品,即使偷到部分技术,由于产业链条太长,很难复制、量产。正是由于难得而易失,很多企业都不愿意在新材料研发上投入太多。

自己没有技术,又不想投入搞研发,就只能“买买买”了。但靠买别人的技术,只能受制于人。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我们的许多企业就是这么做的。它们不愿意花时间和资金去坚持把一些产品做好、做精,而只是想如何扩大产能,降低成本,占领更多的市场。这样最后就陷入了价格战。而且,目前我国知识产权及商业秘密保护机制还不够健全,这就更加剧了企业在技术上为人作嫁衣的担忧。一个公司花了很大力气研发的产品,却可能被仿冒打死,导致企业的合理盈利水平无法保障,无法持续提高产品品质。于是,大家都希望别人做,而自己却只想用现成的。有的企业商家甚至通过一些恶劣的手段窃取别人的创新成果或者生产低质量的产品渔利。这种情况下,“中国制造”怎么可能完成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显然,“一笔之差”根源上看是差在了市场机制上。正基于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通过深化改革扩大有效供给。要加强激励、鼓励创新,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提高盈利能力。要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

市场环境好了,企业都想着创新、争着创新,舍得投入,就没有攻克不了的技术难题。如果企业产品既有技术含量,品质又高,还有成本优势,何愁没有竞争力?何愁没有市场?有这样的产品支撑,“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就更容易实现,中国离制造强国的目标也就更近了。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