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八版>>

质量提升 为常州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2016-12-26 09:20:08 中国质量新闻网

□ 张海涛 本报记者 蔡美萍 陈 喡 魏作洪 摄

爱上一座城,因为城市承载着情怀!

爱上一座城,因为城市镌刻着历史!

爱上一座城,因为城市包容着生活!

他们,用质量书写着城市的情怀,用质量提升了城市的品位,用质量创造着未来。

2016“质量之光”年度质量盛典12月21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质量魅力城市颁奖词犹在耳畔。

常州,就是这样一座高品质的城市,2015年度即获得“质量之光”质量魅力城市殊荣,位列十大质量魅力城市之首。它地处长江之南、太湖之滨,位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和沪宁之间颇有特色的宜居家园。

古老的常州有着太多的质量记忆,与生俱来追求着有品质的生活。2500年前,常州先民建立春秋淹城,从独具匠心、严于防御的“三河三城形制”到精于手工制作、便于生产生活的“天下第一舟”,就已经体现出对质量的高要求。

今天的常州,依然流淌着崇信质量的血脉。“常州常州,常来走走”——这句流传于大街小巷的温情话语,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导游词”,让人倍感温馨,使人流连忘返,更令人骄傲自豪——生活在“品质新常州”的人民,无疑是一群幸福的人。

质量强市有序推进

2012年,国务院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质量强国战略正式启动实施。常州市积极行动,大力推进,实现“质量兴市”向“质量强市”的华丽转身,开启了有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征程。

质量是城市生存的命脉。“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自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开始,常州从市委书记到城乡居民,从标杆企业老总到车间一线员工,从已经离退休的老人到尚在读书的孩子,对质量都有着格外的情结——

常州市委书记阎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味追求GDP的总量已没有意义,必须更加注重提升发展质效。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数量与质量统一、速度与效益均衡的发展。”

常州市长费高云:“今后一个阶段,我市经济发展应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把‘质态提升’作为更为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质量标杆组织掌门人、江苏上上电缆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山华说:“质量提升是企业发展的唯一出路,要拿出求生的本能提升产品质量。”

常柴股份公司一线员工王建华:“怀着对每一台柴油机深深的爱与责任,虔诚地弯下腰,用睿智的双眼捍卫着常柴产品的金字招牌,用智慧和汗水讲述着生产线上动人的质量故事。”

常州花之苑居民冯伟斌:“质量就像城市细胞,已渗透到城市每个环节。从食品安全、空气质量到水环境质量,再到城市建设,没有质量一切都为零。”

参加常州市第二届质量夏令营的西藏民族中学英中措姆同学在自己的《质量分享卡》上写道:“通过这次活动,我增长了见识。从计量的起源,到食品检测,再到牛仔布的生产……其实质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这次夏令营使我难以忘怀。”

四年间,常州质量强市工作推进有序、有力、有效。从最初的搭班子、建体系,到2015年获批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和入选“质量之光——质量魅力城市”,常州质量强市工作踏实前行,彰显出“品质生活源于常州智造”的独特魅力。

加强组织领导。常州专门成立以市长为第一组长、分管副市长为组长、数十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强市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制定《常州市质量强市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明确各自工作责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析形势、部署任务、解决问题;辖市、区同步设立机构,推动质量强市工作有序、高效、深入开展。每年年初,常州市政府下达质量工作责任书;年内召开质量强市推进会议,市长出席讲话部署工作,并为市长质量奖获奖组织授牌。

出台政策文件。常州市政府颁发《关于加快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意见》,明确全市到2015和2020年两个节点的质量发展近、远期目标,从深化质量振兴活动、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创新质量发展机制、加强质量基础建设和保障质量强市建设顺利推进等方面明确质量发展战略规划。在此基础上,制定《常州市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行动计划》,有效推进质量工作全面实施。

强化保障激励。常州市政府设立千万元质量与标准奖励专项资金,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创新、技术标准创新及现代服务创新,市和辖市、区两级累计发放政府质量奖金额超过2000万元。“十二五”期间,在大力建设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的同时,常州市政府还重点实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三位一体”战略,引导和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提升发展、创新型企业培育成长等,连续安排数亿资金用于创新驱动和质量引领发展,实现了发展质态渐变。

严格考核机制。常州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把质量工作纳入各辖市、区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并按照《常州市质量强市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定期进行考核。经有关部门和专家组成的质量考核组现场考评、从严把关,辖市、区政府质量工作年度考评结果及时通报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作为评议干部工作业绩或执纪问责的重要依据,认真兑现奖惩和督促整改。

引导全民参与。常州各级认真组织和持续开展9月“质量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5.20”世界计量日、“10.14”世界标准日等主题宣传日和中小学质量夏令营、质量教育实践基地体验、“质量在我心中”有奖征文及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主题质量活动,并利用政风热线、在线访谈和新闻发布等宣传方式,关注热点话题,回应百姓关切,普及质量知识。四年中有数万家企业、数百万市民直接参与质量宣传实践活动,营造起各方关注和加入、共同建设和维护质量的良好氛围。

质量水平稳步提高

产品质量总体平稳。2015年,常州市制造业产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为93.4%、江苏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为97.25%,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为99.2%,食品生产企业产品省级监督检查合格率为99.28%,完成市级每千人四批次食品质量监测19048批次,合格率为96.62%。万台特种设备事故率、死亡率均为0.2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工程质量屡获殊荣。2015年,常州市大中型工程项目施工许可证发放率、一次验收合格率和竣工验收备案率均达100%,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均超过98%。累计获评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和国优奖项目9个、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个,江苏省优质工程“扬子杯”奖项目58个。“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示范作用显现,全市绿色建筑达95个。

服务质量较为满意。2015年,常州市生产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为86.7%,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为83.1%,公众质量综合满意率为72.8%。在2015年江苏城市养老服务公众满意度排名中,常州位列第一。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十二五”期间,全市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近千个,投入100多亿元,产生的节能量近300万吨标煤,单位GDP能耗总下降19%;累计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4个。控制汽车尾气污染,共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2388辆,国务院在常州召开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现场会。2015年,常州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空气质量指数小于或等于100)的天数为245天,占全年总天数的67.3%,比2014年增加14天。

创新质量全国领先。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一核、两区、三园、多基地”创新布局早已形成,常州科教城作为区域创新之核,集科技研发、创业孵化、职业教育为一体,先后入驻科技型企业和科研机构1299家,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80.8亿元,连续三年荣膺《创业邦》中国最佳创业园区评价第二位。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活动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1%,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8.76件,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2.9%。连续14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在《福布斯》发布的年度报告中,常州位列中国大陆创新能力最强城市第9名。

品质生活市民共享

漫步常州,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古老完整的地面城池春秋淹城遗址清晰可见,有着“一门两状元”美好故事的“双桂坊”散发着诚信经营的“道德讲堂”魅力。今日常州,彰显着“古老而现代、小巧又大气、宜居且人文”的城市特色及精神风貌,愈来愈成为常州市民自豪和游客喜欢的“品质之城”。特别是常州打造的“城市绿色客厅”遍布全市:市民每出行500米就有一块3000平方米以上的小型公共绿地;每出行2000米就能到达一片2万平方米以上的中型绿地;每出行3000米就能走进一个免费开放的公园,红梅公园、青枫公园、紫荆公园等数十个各具特色的市政公园向人们敞开怀抱。

“城市质量精神”彰显常州特质。经过广泛征集、精心评选,结合城市特质而确定的常州城市质量精神——“品质生活源于常州智造”,充分体现着常州工商业不断转型升级、常州城市追求品质发展和常州市民享受品质生活的特点。又以特有的宣传方式,把城市质量精神广而告之、家喻户晓,有书店赠送的书签、公园里的行道旗、大街小巷的宣传栏、居民小区的读报窗、醒目路口的电子显示屏……处处弘扬传播着常州城市质量精神,营造了“人人关心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质量书柜、书架、书吧”驻扎社区、企业、学校。弘扬城市质量精神,离不开各行各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共同追求。常州市质强办联合质量标杆企业及社区、街道共同倡议,发起设置“质量书柜”“工匠书架”“品质生活吧”活动,在企业图书馆(室)内开设“质量书柜”和“工匠读书吧”;在街道、社区的“彩虹桥”书柜开设“品质生活书架(吧)”;在中小学校设立“质量读书角”,并分批赠送质量管理书籍及质量生活、科普知识类图书,为广大市民和企业员工就近提供了解质量发展形势、学习质量管理知识、研究工艺改革技术、掌握品质生活方法的园地。

“血压计免费检测”惠及市民群众。“品质生活,全民共享”,常州从关系百姓切身利益出发,每年推出一批“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列入全市重点工程加以督查落实。常州市质监局还将每月20日定为“血压计免费检测日”,辟出专门大厅,调配仪器人员,为市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免费提供专业检测和志愿服务,有效解决了血压计随使用时间推移出现计量不准的难题。免费检测开放首日即吸引众多市民,当天检测量就达300余台套,今年已累计为群众免费检测血压计近千台套。

“质量夏令营”播撒质量种子。每年暑假,一场分享质量文化之旅都会在常州中小学生中如期展开,充满科学技术元素的质量夏令营让孩子们从小增强质量意识、懂得质量常识,立志做讲质量、讲诚信的人。每年公开招募的50~80名小营员,通过参观质量文化长廊,切实感受常州城市质量传统与质量精神;参观质量标杆企业,感知质量观在企业生存发展和创新创优中的作用,唤醒人们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参与质量检验和计量检测实验,寻访查找市场摊位上的“李鬼”,举办“我心中的质量”主题班会,更好地帮助孩子们感知质量、感受质量、感悟质量,让质量种子在幼小的心灵萌芽成长、开花结果。

“宜学宜居宜业”成就美好生活。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3年全国宜居城市排名中,常州位列第4名;2016年江苏省医疗卫生、通讯与网络等十大服务行业城市公众满意度调查,常州综合满意度位居全省第二,其中幼儿园教育满意度指数全省第一,物业管理、社区服务和养老服务满意度指数全省第二。

“衣食住行医,每件事都与质量息息相关。往细里说,能够呼新鲜的空气、吃健康的饭菜、出行安全快捷、精神生活丰富多彩,这就是老百姓最需要的品质生活。”红梅东村居民小张告诉记者。

产业特色“常州智造”

质量强市,城市是载体;经济发展,企业为主体。从城市来看,常州经过改革开放多年探索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及城市发展竞争力与日俱增。中国社科院2015年5月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蓝皮书显示,常州在包括香港、澳门、台北在内的全部城市排名中位居第25位(处地级市第7位);有关媒体和研究机构发布的2014年中国重点城市发展质量排名中,常州位居第13位。

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常州产业发展呈现出几个明显特点——

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截至2015年年底,常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42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200家,百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7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12万亿元,其中“10大产业链”产值占比超过1/3;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400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3.7%。

建立了结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智能装备制造和先进碳材料是常州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其中装备制造业占全市制造业的比重超过40%,智能电网装备、智能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农业装备、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基础装备等产业成为江苏具有区域标志性的优势特色产业。如变压器市场占有率居国内之首;轨道交通牵引系统及内装饰位居全国前列;光伏产业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先进碳材料产量居全国第一,石墨烯技术引领前沿。

掌握了一批国际领先的先进技术。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拥有“两站三中心”1052家,其中企业技术中心345家(国家级9家、省级12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82家(国家级1家、省级282家);核心企业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3%,一批重点技术达到了全国乃至国际先进水平,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9项。

培育了一批行业领先的骨干企业。一批行业骨干企业快速崛起,以规模较大、技术先进、市场占有率高在行业内占据优势地位。专业调查显示,常州有218个产品以“专、精、特、新”的明显优势成为相关行业的“隐形冠军”。

成长了一批优秀质量人才。自2012年起,江苏润源控股集团进入飞速发展期,销售收入每年以80%的幅度递增,人均产能不断提升。为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达到最优状态,该集团决定选择部装车间作试点,专门成立IE精益改善样板组,10人团队花了1年时间,将人均月产量从1.21台提高到3台,为企业降本增效129万元,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是无形收益——精益改善和自主改善。这是常州众多企业精心培育质量人才的一个缩影。据统计,全市共有注册质量管理小组1325个,其侧重特色各异:有专注改善质量的,有致力降低成本的,有倾心提升效率的,更有持续技术创新突破的,年创造可计算经济效益上亿元。常州还创建了邓建军(黑牡丹股份首席技师)等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训了企业首席质量官348名和“卓越绩效自评师”216名。

监管服务提质增效

常州市质监局紧紧围绕企业主体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开展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充分发挥了质监系统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撑相结合的职能优势。

品牌队伍壮大。积极开展优质产品示范区创建,以横林镇强化木地板优质产品示范区获得命名为突破,先后创成1个国家级、3个省级优质产品示范区和1个国家级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两个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3个江苏区域名牌,初步形成具有常州地方特色的高质量、优品质的产业集群;坚持不懈开展品牌培育工程,累计拥有中国名牌26个、江苏名牌产品214个和中国驰名商标99件、江苏省著名商标356件;常柴股份连续12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7家企业荣登“2014年中国品牌价值榜单”,上榜数位居全省前列。

质量标杆攀升。实施质量标杆3年选树计划,先后诞生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家、江苏省质量奖获奖组织1家、优秀奖两家,市长质量奖获奖组织18家、提名奖36家,区(市)长质量奖获奖组织32家;实施质量标杆后备企业培育计划,107家企业列为重点培育对象范围。鼓励质量标杆企业提升示范效应,上上电缆集团由市长质量奖到江苏省质量奖、进而到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一路攀升,并曾荣获“质量之光”年度“质量标杆企业”;恐龙园股份公司在获得“常州市智慧旅游建设示范优秀企业”和“江苏省服务创新示范企业”称号的基础上,又被质检总局、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单位”。

技术标准扩容。常州于2006年在全省率先实施技术标准战略,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抢占标准化高地。10年来,制修订标准逐年增多,累计制修订国际标准12项、国家标准426项、行业标准304项、江苏省地方标准90项和团体标准3项,常州恐龙园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主题公园服务规范》成为该领域的首个国家标准;标准化试点示范稳步推进,建成国家级标准化试点8个、省级标准化试点27个,在建国家级标准化试点10个、省级标准化试点21个;标准化组织建设也取得突破,在常设立的各级标准化组织机构15家,其中1个TC、9个SC、3个WG和两个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检测能力提升。围绕地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有计划地规划布局相应的检验检测技术平台,累计建成200余家市级及以上检测中心和技术服务平台,其中国家级质检中心6家、省级质检中心10家;在计量基础建设方面,建立了10大类296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可开展计量检定项目491个、校准项目542个、检测项目113个。

打假治劣有力。围绕食品、农资、建材、液化石油气、汽摩配件、妇女儿童用品、日用消费品7大类重点产品,近3年出动执法人员9242人次,检查各类企业3827家次,立案查处1050起,查办案件货值5430万元。围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率先推行“双打”案件信息公开,近两年仅质监公开案件信息就有106起。多年来,常州没有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质量创新领先示范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地处长三角区域创新极的常州有着改革先行的历史传统,近年来又围绕诚信建设、城市建设与管理、质量安全治理等方面积极创新探索,形成了若干具有率先性、示范性并且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道德讲堂”全国首创。传承先祖诚信礼让的高尚美德,常州率先探索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路径及方法,在全国首创“道德讲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常州模式,成为城市文明建设重大典型,中央文明委向全国推广。其中,常州双桂坊美食街“用道德良心、做放心食品”的诚信餐饮模式,成为中央文明办、国务院食安办和商务部现场推广的先进典型,一条街涌现出2位“中国好人”、1位“江苏好人”和3位“常州好人”。作为“道德讲堂”的发源地,常州还在特种设备行业、食品生产领域、优质产业集群和质量标杆企业中,分别开展以“责任”、“诚信”、“自律”和“质量”为主题的“质量道德讲堂”,近3年吸引了2000余家企业响应参与。

住建工程率先示范。民要安居、城要优建,常州市城乡建设局副局长贡浩平认为:“工程质量直接关乎城市品质和百姓民生。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舒心房。”住房保障创出常州特色。“建储并举、住补并行”特别是“集中新建、分散配建、定向代建、批量收购、零星收购、园区自建”六管齐下筹备房源的住房保障“常州模式”,成为民生幸福工程的一大亮点。

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为适应绿色经济转型发展趋势,积极开展绿色建设实践活动,在武进打造省级“绿色建设和建筑节能示范区”,并被住建部授牌为全国唯一的“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对全国绿色建筑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建筑工程评标大胆改革。改变原先建设工程招标的“二元”模式,率先试行经济、技术与企业信用“三合一”评标新模式,借助企业信用机制引入和信息化手段管控,有效解决企业资质挂靠和防范围标、串标等现象,促进了工程建设项目高效、安全、廉洁运行,受到住建部领导肯定。

城市管理先进高效。城市管理好不好,市民感受最重要。借鉴世博理念,常州努力践行“城管,让生活更美好”,不断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创出多个“民生常州样本”。市容环境整治创成人居范例。常州连续5年开展“九整治”“三规范”“一提升”“三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对130条主要道路约450公里两侧进行重点整治,并组建“市民百人找差团”,对市容环境进行监督;在主城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实行全天候保洁制度,成为首批“江苏省优秀管理城市”,并获得住建部2014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武进区还荣获联合国人居环境特别荣誉奖,成为中国首个联合国“人居实验城市”。“环境质量的提升,是常州环保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常州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李允建如是说。交通畅通工程成为全国样本。创新城市交通综合管理,从科学规划道路建设、提升公共交通能力、净化道路交通环境、深化文明交通志愿服务4个方面入手,打造“民生交通”品牌,赢得“不堵城市”美誉,受到公安部好评:“科学前瞻、综合治理的常州经验,是破解全国城市交通拥堵难题极具示范价值的样本。”借鉴国内外城市快速公交建设经验,独创富有常州特色的“专线通行、全程一票、站内转乘、市民优惠”BRT新模式,成为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的唯一公共交通类获奖项目。

质量诚信先行先试。强化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以地理信息技术为基础,率先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可追溯平台,在全省推广;率先试点“汽车4S店服务质量信用评价”,引领全省行业规范经营;以高危企业为重点,率先在食品企业和电梯维保行业试行“黑名单”制度,得到上级主管部门肯定;工业企业质量信用评价工作从严把关,累计认定江苏省工业企业质量信用AAA级企业8家、AA级38家、A级1038家,列全省第一。电梯安全监管开辟整合新路。常州市质监局积极回应市民群众对公共安全问题的热点关切,把电梯应急救援系统建设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基于“互联网思维、大数据应用、物联网技术”,整合监察检验、维保使用、应急救援3个系统,在全国首创“三位一体”电梯监管模式;其中,以119为标志的“统一呼号、三级响应、多方联动、资源共享”的电梯应急救援模式,实现了相关主体有序参与、故障电梯准确定位、及时有效调度救援,被权威质量专家称为积极探索社会共治、推进信任传递、值得研究推广的质量管理“微创新”,已被全国10多个省、区的城市复制推广,被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和中国信息协会评为“2015中国应急管理信息化管理创新奖”。信息化监管解决气瓶“老大难”问题。常州探索了一套信息化气瓶安全监管方式,以“二维码+条码”为气瓶身份辨识码,安装在气瓶制造、充装、检验等环节,记录气瓶全信息,使气瓶使用登记、信息查询、联锁管理、“红绿灯”提示、分类分级考评全程透明,实现了气瓶监管的全过程、多方位可追溯。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安装和信息录入二维码液化石油气瓶达27万余只。该做法获得了质检总局的肯定,并在常州召开全国气瓶监管改革现场会,还被作为基层探索经验吸收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中。今年9月起,常州在全省又率先集中销毁过期报废气瓶4万余只,有效规范气瓶充装市场,提高信息化监管精准度。简政放权积极有为。常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实施意见》,实施“5416”工程,率先制定并公布“5张清单”;质监、工商、税务部门加强合作,联动推进“先照后证、证照联办、三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并成功向“一照一码”过渡;质监还联合民政部门率先试行社会组织登记“两证合一”改革探索;积极探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综合执法、随机抽查试点等改革新举措。

卓越企业领跑质量

常州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上世纪80年代,一大批国家金质、银质奖及部、省优质产品奖,托起常州“工业明星城市”的辉煌。如今的常州,更时刻牢记肩负的质量使命,创新创业、砥砺前行,推动着城市质量发展向“质量强市”不断攀升。

企业掌门人深刻认识质量。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明确提出:“质量是天合光能生存发展的基石,追求卓越是天合人不懈努力的方向。”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晓萍也深有感触地说:“一流的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是创造民族品牌的基石。”常州太平洋电力设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旻东始终认为:“一个好的企业应当以质量取胜,不仅要有核心技术,还必须有卓越的经营模式,以实现企业的持续改进。”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屠永锐一直秉承:“宁失产量,不失质量;宁失利润,不失质量。质量第一永远是四药人的核心价值观。”

卓越企业智能领跑质量。装备制造领域:常州太平洋电力研制成功了世界首台套大型节能卷铁芯牵引变压器,其高速客车牵引变电站系统气体绝缘GIS开关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中车戚研所公司高铁列车高可靠性齿轮传动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了中国工业大奖。农机和工程机械领域:东风农机研发的CVT项目,提高了10%~15%传动效率,可完全替代进口产品,其大型采棉机及采棉头产业化项目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已入选国家发改委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工程包。太阳能光伏领域:天合光能单晶硅高效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4.4%,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亚玛顿4毫米厚双玻单晶硅高效组件为世界最轻的组件,并正在进一步挑战3毫米超薄双玻组件。新医药领域:常州四药公司参与完成的《抗高血压沙坦类药物的绿色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效投入保障企业质量。常州率先在全省开展企业自主设立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活动,至今全市已有320家试点企业参与此项活动,形成了“小创新、大变化,小投入、大产出,小改革、大促进”特色,有效促进了企业的提质增效。此做法被江苏省政府写入《关于加快推进质量强企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中,成为全省质量强企的创新典型。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转型升级战略,进一步抓好‘三个量’,即抓存量优化、抓增量带动、抓质量提升,质量提升主要依托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前瞻布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印刷电子等产业,切实增强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真正为常州经济腾飞插上强劲‘翅膀’。”常州市委书记阎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走稳4年的启动历程,做实两年的创建行动,我们有信心把常州质量强市工作推向全国‘示范城市’新高度。”常州市质监局局长孙如山表示。

“品质生活源于常州智造”。新时代的常州人,正以饱满的热情,怀揣质量强国之梦,传承先辈诚信美德,遵循质量发展理念,沿着“常州智造”的转型升级之路,全力打造“品质新常州”,建设“两聚一高”和“强富美高”新常州,最终让市民有更多的“质量获得感”,让全社会分享到更多的“质量红利”。

常州市召开全市质量强市推进大会。

常州市市长费高云为2015年常州市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颁奖。

常州市质监局局长孙如山为质量夏令营营员授旗。常州质量夏令营不断向社会、向孩子们播撒质量的种子,期待每个种子都发芽长大,成为质量的建设者、维护者、享受者。

                                        

光伏产业的领跑者——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常州红梅公园:悠闲有文化的常州市民生活。

富有常州特色的“专线通行、全程一票、站内转乘、市民优惠”BRT新模式,成为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的唯一公共交通类获奖项目。

常州石墨烯产业园

常州市纤检所棉花公证检验团队在新疆从事棉花公证检验工作,每年平均检验入库棉4万余吨。

常州119电梯应急救援平台调度中心。常州首创“统一呼号、三级响应、多方联动、资源共享”的电梯应急救援模式。

常州无花果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推行标准化种植后,每年亩产增效5000元。

常州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人员突击检查过期报废气瓶。今年,常州集中销毁报废气瓶4万余只,气瓶监管初步实现了远程化、智能化、可追溯。

                                        

常州恐龙园股份有限公司制定的《主题公园服务规范》,成为该领域首个国家标准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李素)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