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胡立彪:把工匠精神转化为质量竞争力

2016-03-16 09:37:44 中国质量新闻网

    □  胡立彪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这句话,非常引人关注。许多代表委员表示,过去中国制造的形象更多体现在“量”上,如今强调的则是对“质”的追求。其途径就是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这种精神转化为质量竞争力。

   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消费者出境旅游达到1.2亿人次,海外消费金额达到了1045亿美元。大到电器,小到指甲刀、牙膏,没有什么进不了国人海淘的购物单,而这种无物不淘的现象却直指中国制造业的痛点——有消费需求,却满足不了。由于长期忽视了“提升消费品品质”“转型升级”等供给要求,中国制造尴尬地在消费者对优质、智能、个性化商品的需求面前捉襟见肘,同时对中国经济也产生负面影响。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在中国消费力外逃,中国制造业面临难题,中国经济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的。谁来培育工匠精神?当然是企业。李克强总理曾经指出,企业要发展,就要依靠改革。如果不靠自身改革,不靠创新,将跟不上市场的步伐。要改革调整企业管理方式,从过去拼价格变为现在的拼质量。企业只有不断自主创新,通过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质量打造成为新的竞争优势,才能健康运行,才能提升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

   关于质量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我国企业已经开始有了清醒的认识。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明波两会期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消费者之所以愿意去国外买东西,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产品的标准比较低。而全国人大代表、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工程师赵萍则认为,中国制造要从科技创新找动力,因为科技创新既是中国制造转型的动力,也应是中国制造的内在品质。不管是产品标准还是科技创新,都是质量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向质量要竞争力,必须要增强卓越质量意识,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也是质量概念本身的第一要义。而所谓卓越质量,概而言之,就是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实现顾客让渡价值(Customerdeliveredvalue)最大化,取得最佳经营绩效的质量。换一种表达方式,就是在满足符合性、适用性、满意性质量要求的基础上,能使顾客惊喜的个性化质量。卓越质量不仅关注企业(组织)对顾客需求的识别与满足程度,而且关注企业(组织)在实现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过程中的成本、效率与经营绩效。

   华为、海尔等中国企业的产品之所以能在海外市场站住脚,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他们非常注重卓越质量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转化为能够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当下提出的工匠精神,其实是一种必然要求,有了质量竞争力,中国制造便会进入一种新境界,树立一种新形象。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