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宋继红:解题电梯安全需要共同努力

2013-09-13 09:09:11 中国质量新闻网

   解题电梯安全需要共同努力

   ——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局长宋继红就电梯安全问题答记者问

    □  袁 震  本报记者  王 媛

   9月9日至15日为今年全国质量月的“电梯安全宣传周”。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梯数量快速增长,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相关的电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群众、媒体和各级政府的关注,成为舆论的焦点。

   “电梯安全宣传周”期间,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局长宋继红就我国电梯安全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宋局长您好,请介绍一下我国近年来的电梯安全形势状况。

   宋继红:从整体来看,我国近几年来的电梯事故稳中有降,安全形势总体平稳。2002年,我国电梯数量为34万台,每万台电梯的事故率为1.56,万台死亡人数为1.33。而到了2012年,电梯数量达到了245万台,电梯万台事故率则为0.15,万台死亡人数为0.11。10年间,电梯数量增长了7倍多,而事故率相对指标下降了10倍多。我国目前电梯水平是8大类特种设备中较好的,与国外发达国家电梯安全水平基本相当。以2012年为例,共发生电梯事故36起,其中死亡28人,受伤15人,同比分别下降了30%、39%和37%;死亡总人数的70%为电梯安装、维修、管理等作业人员,主要是违章操作和劳动保护措施不当导致的;乘客死亡是8人,主要是由于鲁莽使用、违规使用以及不正确逃生等因素造成的。其中,自动扶梯共造成2人死亡、3人受伤,其中4人是儿童等未成年人,家长监护不利是主要原因。

    记者:目前住宅电梯事故频发,矛盾也最尖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宋继红:我国的住宅电梯是多业主共有财产,其所有权涉及众多业主,使用管理也涉及业主、业委会、物业公司、维保单位等多个主体,各主体在电梯使用管理上相互推诿,其结果就是电梯使用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晰,导致了安全管理责任无法有效落实。

   电梯维护保养工作是导致电梯事故和故障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发达国家制造企业维保电梯的比例在70%以上,而目前我国只有30%。由于物业公司低价选择维保单位,维保行业相互压价、恶性竞争,维保工作不能有效到位,带来了相关问题。而在楼宇建设中,开发商选择的电梯配置数量、规格和性能参数与使用条件不匹配,造成了大量电梯超负荷运转。虽然目前全国80%电梯是10年内新增的,但随着时间推移,电梯老化问题将集中体现,而目前的物业管理机制不能及时落实电梯维修和更新改造资金,致使老旧电梯不能及时维修和更新改造,甚至带病运行,大大增加了电梯的安全隐患。

    记者: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在电梯安全问题方面将推出哪些相关措施呢?

   宋继红:首先,要明确电梯的使用管理责任单位,由其承担电梯使用管理的首负责任。如果电梯“所有权者”(如业主)自行管理电梯,其应当承担电梯使用管理的首负责任;如果电梯“所有权者”通过授权或委托物业公司或其他单位管理电梯,则被授权或委托的单位必须承担电梯使用管理的首负责任;对产权关系不清的住宅,由当地基层政府明确电梯使用管理的责任单位。

   其次,要建立以制造企业为主体的电梯维保体系。参照国际惯例,推动电梯制造企业或其授权的单位进行电梯维保,电梯制造企业要为其授权的维保单位承担责任,逐步建立由电梯制造企业对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护保养等承担主体责任,并对电梯的质量安全终生负责的机制。

   第三,提高电梯技术保障能力和手段。组织制定电梯物联网技术标准或规范,支持和推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梯远程监测系统的研发、试点和应用。开展老旧电梯风险评估、电梯重要零部件及安全保护装置可靠性等课题研究。加强电梯标准化工作,在上海、北京出台电梯零部件更换报废地方标准的基础上,研究制(修)订国家标准。

   第四,加强安全宣传,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加大电梯等涉及公共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力度,继续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六一”现场宣传、“电梯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大力宣传电梯、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安全常识,提高群众安全意识,营造“安全乘梯、文明乘梯”的良好安全氛围。

   最后,推动建立多元共治的电梯安全工作机制。电梯安全工作涉及多个环节、多个部门,质检部门在依法履行安全监察职责的同时,要在政府领导下,积极配合住建、财政、保监等有关部门提高楼宇电梯配置标准,促进老旧电梯维修、更新改造资金的有效落实,以及推进电梯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工作。继续推广杭州市96333电梯应急指挥平台的经验,建立12365和110、119的联动机制,推行电梯使用新标识,明示应急救援责任单位和联系电话,增强电梯应急救援能力,及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积极推动立法,建立政府领导,住建、财政、安监、质检、保监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多元共治的电梯安全工作新机制。广东省电梯安全监管制度改革进行了先行先试,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们将及时总结经验,扩大试点的范围,并充分考虑电梯安全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稳步推进相关工作。《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