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四川地震后我国抗震设防标准和建筑质量采访记(上)

2013-05-14 08:49:17 中国质量新闻网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四川地震后我国抗震设防标准和建筑质量采访记(上)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5月12日14时28分。

   闭上眼、低下头、双手合十……和去年一样,黄勇在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会静静地默哀3分钟,为祈福,也为怀念。5年前这个时刻发生在四川的大地震,让他这个生活在北京的四川人,失去了一位重要亲人。此后,他养成了每年在这个时刻默哀的习惯。

   汶川大地震带来的伤痛还未完全抚平,4月20日发生的芦山地震,使黄勇的心再次收紧。幸运的是,与5年前房子坍塌带走亲人的生命不同,此次芦山地震中,他远在四川灾区的亲人,加固后的房子成功地扛住了地震的摇晃,亲人无恙。

   “夺命的是建筑物,而不是地震”——5年来两度发生在天府之国的地震灾害,无一例外验证了这句老话。

   曾有统计数据显示,在全世界死亡人数超过1万人的地震灾害中,90%以上的人都是因为建筑物的原因而死亡。“减轻地震灾害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做好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必须从设计开始,然后才是施工、验收,所以建筑抗震设计标准也同样从设计开始,从源头抓起,才能提高我国建筑物抗震设计水平。”强制性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副研究员罗开海博士说。

   2002年,刚刚来到该所攻读博士学位的罗开海,第一次和建筑抗震设计标准有了亲密接触。毕业留在所里以后,他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打交道的机会就更多了,不仅参与了标准的修订,还参与了标准的宣贯等工作。如今,每年50%的工作,都与这部我国建筑抗震设防最为关键的标准相关。

   10余年的标准化工作,不仅使罗开海对标准游刃有余,也让他为标准还未受到全社会普遍重视、有时落实不到位感到忧虑。他呼吁,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不能当儿戏、不应被忽视,地震灾害无法预测,预防伤害“功”在平时。

    广为采用的“三水准”目标

    23秒、32年。

   2010年,当冯小刚的电影《唐山大地震》重新勾起很多人对那场夺去24万国人生命特大地震灾害的回忆时,刚完成最新一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国标修订的罗开海,看电影之余,对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发展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唐山大地震,不仅在新中国地震历史上占据重要位置,在我国建筑抗震设计标准的制定上同样影响深远。

   “这个标准最关键、最核心的一个理念,是我们俗称的‘三水准’目标。”罗开海说,三水准,就是社会上常说的“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尤其是大震不倒,就是在反思了唐山大地震经验后提出的最重要的一个理念。

   从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至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这10年正是我国地震频发、灾害深重的一段时期,尤其是唐山大地震让举国为之震撼,对建筑界的打击不亚于地震预测和民政部门。“建筑质量”“建筑抗震标准”,是唐山大地震后经常被提及的关键词之一,我国一系列房屋建筑抗震设防标准也是在唐山地震后才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发行的抗震规范是1974年颁布的TJ11-74《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试行)》(以下简称74规范),当时尚属试行。1976年唐山地震后,为了适应灾后恢复重建的需要,结合地震震害的经验和教训,对74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并于1978年正式颁布实施TJ11-78《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78规范),用以指导和规范全国的建筑抗震设计。

   78规范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部抗震设计规范,指导了我国整个20世纪80年代的建筑抗震设防,很多那时的建筑物,至今都经受住了地震灾害的考验。为了避免类似唐山悲剧的重演,国家还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组织学术界、工程界等多方人士,对我国建筑抗震设计标准进行了全方位的反思、研究和探讨,包括宏观的抗震设防对策和理念,以及具体的工程抗震技术措施等。

   1989年,《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89规范)正式作为国家标准发布实施。这部集中了当时国内外先进抗震理念与技术、充分吸取了唐山地震的经验及教训并考虑我国实际情况的规范,是影响至今最为深远的标准规范。“89规范首次完整的提出了‘三水准’理念。后来这个标准虽然在2001年、2008年、2010年进行了3次重要的修订,但‘三水准’的理念一直未变。”罗开海说。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